在新加坡学习,老师要求我们za-zen,za-zen是打坐、坐禅的意思。当我盘起腿口中发出低沉而绵长的声音时,仿佛我的大脑被自己低沉的声音震动着,长久的说着 1……2……3……4……5……一直到10、20…最后我进入一种状态,空白、平和、安静。
曾经我最习惯的是两种状态,兴奋和低落。兴奋时,我激情万丈动力十足,低落时,事事不顺自信不足。我曾经一直在寻找方法,让我能一直保持兴奋状态,因为我觉得那种状态是我喜欢的。但人总是有低落状态的,我不喜欢那种状态,所以我会有时候强行逼自己进入所谓的兴奋状态,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za-zen后我发现兴奋和低落的中间原来有一个点,它既不兴奋也不低落,这个点近乎于“零”的状态,它就是零点。
人在低落时,会被一种负面的情绪扰乱,所看到的事情都会以负面为基点,所看到的事务就会更加的负面,人们总想逃出那种状态;当兴奋时,那个兴奋会扰乱人们的判断,所有的事情都会以狂热为基点,所看到的事务就会表现出过于乐观的景象,人们会试图留住那种状态,试图让所有的事情都继续在那里运作。但,当人处于中间点状态时,所有的狂热和低落都消失了,那就是“零点”状态。
零点状态有时会让人觉得可怕,因为无论是感觉好还是不好,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如果感受不到好与不好,就会进入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人的恐惧大部分都来自于未知的恐惧。面对恐惧人下意识的反应是反抗和躲避。但如果能试图接受它,就会发现这个零点是非常美丽的,它会把人真正的带到生命的中间点,所有的积极与消极都消失了。
在零点上,人能获得对自己最大的洞见,因为一切都是平衡的,一切都是平静的。没有积极也没有消极,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没有任何杂音,那种状态就是一种内心的平静。
佛陀在他的门徒身上将这个点运用的非常深入。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要达到那个点,后面的修行才能开始,佛陀称它为“舍”,那就是零点、中间、平衡、平静的另一个名字。
最后,我想说一件昨天晚上一个微信群里面的对话结束我这篇文章。有人问我:“什么是心?修心,是修什么?”我正在思索时,一个叫才让卓玛的人贴出了一个故事:
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
林清玄问:“怎么修炼。”
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
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索;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
“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