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的“入场券”:从马斯克的火箭,看我们普通人的时代抉择
最近,我常常在清晨五六点钟就醒来,脑子里总萦绕着一些挥之不去的念头。作为一个习惯于用声音和文字来整理思想的人,我决定把这些念头记录下来。
起因,是前两天马斯克发布了新一代大模型Grok-4。伴随它而来的,是一道清晰的“付费墙”。这件看似寻常的商业新闻,却像一颗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我想起了马斯克那些看似疯狂的火箭和电动车,更让我想起了20年前,我们面对淘宝时的那种既兴奋又怀疑的复杂心情。
作为一个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人,我自认为见证过不少风口与浪潮的起落。但这一次,AI带来的冲击,感觉完全不一样。
历史总是在重复,但从不简单重复。今天AI带来的,是一场比电商革命更深刻、更迅猛的、关乎我们每个人生存方式的“跨越式”变革。我们正身处其中,每一天,都在亲历着一个正在发生的“未来”。
面对它,我们究竟该如何自处?是做一个在岸边感叹的见证者,还是勇敢地去抢一张通往未来的“入场券”?
1. 颠覆者的“承诺”:为什么我们最终会选择相信“狂人”?
要理解今天的AI革命,我们必须先理解,为什么马斯克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精神偶像?为什么当年那么多人不看好马云,最终却还是有无数的创业者跟随着他?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吹过的牛,最后都一个个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那些早期就相信他们、投资他们、追随他们的人,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都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让他所到之处,带来的永远不是“循序渐进”的改良,而是“翻天覆地”的颠覆。当他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时,他就在追随者心中,建立起了一种牢不可破的“信念资产”。人们相信他,不再是因为他的逻辑无懈可击,而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兑现承诺”的辉煌历史。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20年前的中国。
当我们还在质疑“网上怎么买衣服”时,马云已经喊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年那些不被理解的“疯话”,最终构建了阿里巴巴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成就了一大批早期跟随的“十八罗汉”和千千万万的电商创业者。
历史的回响,仿佛在提醒我们:对于那些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变革,我们最大的风险,不是高估了它的短期影响,而是因为固守过去的经验,而错失了整个时代。
2. 我的AI“付费墙”之旅:从“玩具”到“外脑”的认知跃迁
带着对历史的这份敬畏,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过去一年多里,我与AI的关系,也经历了一场从“旁观”到“入局”的认知革命。
第一阶段:“玩具”与“万能助教” 一开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把AI当成一个新奇的“玩具”。我用ChatGPT,也尝试了豆包、元宝、Kimi等国内工具。它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万能助教”,能回答我各种问题。但在这个阶段,我与它的关系,是“我问,你答”。我用它来解决一些生活中“无关痛痒的问题”,所以,让我为它付费,我内心的第一反应是“凭啥?”。
第二阶段:“伙伴”与“私人助理”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我开始将它与我最核心的“活儿”——我的内容创作、我的营销思考——深度结合之后。我发现,我可以把我的文风、我的思想“喂”给它,然后把它“训练”成一个能模仿我写作的“伙伴”。当它能为我将几万字的播客稿,迅速萃取成几千字的文章初稿时,我意识到,它已经从一个外部的“工具”,变成了我内部工作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助理”。
第三阶段:“外脑”与“雇员” 而最终让我心甘情愿跨过“付费墙”的,是我发现AI已经不再仅仅是我的伙伴,它正在成为我一个不可或缺的“外脑”。
当我使用Perplexity进行课程研发时,它提供的每一个精准且带有信息来源的答案,为我节省了大量的研究时间。当我使用Google的NotebookLM,将我所有的知识素材构建成一个专属的“个人知识库”时,我发现,过去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研发工作,现在一周就可以高质量地完成。
那一刻,我彻底想通了。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在这些AI工具上花费两三千块钱,但它为我省掉的,是至少两个助理的工作量。你去想,你请一个员工,一个月2000块钱,你是请不到员工的,对不对?它是一年2000块钱。
当我把AI,从一个“工具”,认知为一个“虚拟雇员”时,付费,就成了一件性价比极高、且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的这段经历,恰恰印证了一个道理:你如何使用AI,决定了AI对你的价值。 如果你只把它当玩具,它就只值玩具的价钱。但如果你把它当成自己手脚和大脑的延伸,去与你最核心的工作相结合,它为你创造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3. 时代的“能量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张未来的“入场券”
聊到这里,我想表达一个更核心的观点。
我们拥抱AI,最初或许不是为了直接带来财富,而是为了一种更重要的东西——能量。
一种与时代同频共振,不被抛弃的能量。
我在过去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能量场”。工业时代,能量来自于机器和规模化生产;互联网时代,能量来自于信息和连接。
而今天,这个由AI开启的新时代,它的“能量”已经跟我原来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它不再仅仅是“效率”的能量,更是“创造力”和“可能性”的能量。它正在将我们从重复性的“智力体力活”中解放出来,逼迫我们去思考、去创造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更具智慧和情感价值的东西。
这是一种“升维”的能量。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方式,更是我们的思考方式,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所以,我们今天面临的抉择,就变得异常清晰。我们是每天听着AI的新闻从耳边呼啸而过,继续用旧地图走眼前的路,还是主动去拥抱这个新的能量场?
-
对于像我一样的营销人来说:AI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渠道”,它正在成为整个营销行业的“新基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AI的“超级用户”,那么我们引以为傲的“经验”,很快就会像马车夫的驾驶技巧一样,被时代所淘汰。
-
对于像我一样的教练和知识工作者来说:AI是我们增强自己专业能力的“超级杠杆”。它能将我们从大量重复性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将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需要人类智慧和情感的高附加值工作中去——比如,深度地陪伴与倾听,创造性地构建思想体系。
-
对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来说:未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将不再仅仅是学历、经验或资源的差距,而是在于谁能更高效地与AI协作,去调用和整合这个“世界外脑”的差距。
结语
20年前,当我们面对淘宝时,我们还可以选择观望、等待,甚至拒绝。因为错过它,我们最多只是错过了一种更便捷的消费方式,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依然可以照常运转。
但今天,这场由AI掀起的革命,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将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可选项”,而是即将成为我们生存的“必需品”。
所谓“付费”,所谓“入局”,其本质,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而是为自己购买一张通往未来的“入场券”。这张票,不能保证你必然成功,但它至少保证了,当新时代的巨轮启航时,你,就在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