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零元购”的狂欢与祭品:这场外卖大战,真正要“卷死”的到底是谁?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三个字刷屏了——“零元购”。
我一开始还纳闷,这是什么新奇的社会现象?后来才发现,这源于美团掀起的一场补贴大战。朋友们纷纷晒出订单截图,骄傲地宣称:“中国人有自己的零元购,感谢丑团!”甚至有人调侃:“一个零元红包,照出了我心中的丑态,再也不顾及什么减肥了,今天的奶茶必须喝!”
作为一个常年点外卖、饿了么的“黑钻”用户,我自然也没忍住。昨天一单100多块钱的东西,最后60块就拿下了,确实很香。
这场由京东点燃导火索,淘宝用500亿巨资推向高潮,最终由行业霸主美团亲自下场“收尾”的外卖大战,表面上看,是一场巨头们心照不宣的流量合谋,一场消费者们喜闻乐见的“薅羊毛”狂欢。
但前两天,在我的播客节目《胡讲8讲》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史上最豪华阵容”的对谈。我请来了曾深度参与阿里饿了么管理工作的大殷,以及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代表资本方的不二、时刻保持观察的Frank和对用户心理极度敏感的大象。我们五个人聊下来发现,这场大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
它更像一场“围魏救赵”的阳谋,一场关于未来零售的“跨界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真正的“祭品”,可能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任何一个巨头。
1. 真正的战场:名为“外卖”,实为“万物”的未来零售之战
我们首先要看清,这场战争,真的只是为了让你我多点一杯奶茶吗?
当然不是。
大殷,作为曾身处其中的“阿里老兵”,一语道破了天机:“美团、京东,他们其实是被逼到死角的。”
这句话怎么理解?因为,真正的战场,早已不是“外卖”,而是“即时零售”——一个涵盖了生鲜、日用、百货、医药、甚至3C电子产品的“万物到家”的庞大市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团,这个看似只做餐饮外卖的巨头,其实一直在“偷家”。它利用自己建立起的强大本地运力,悄悄地推出了“美团闪购”、“小象超市”等业务,把触手伸向了原本属于淘宝和京东的核心领域——实物电商。
正如Frank在节目中提到的,美团的“万物到家”,已经开始抢占医药和3C产品的市场份额。这对于以电子产品起家的京东来说,是釜底抽薪;对于“万能的淘宝”来说,是后院起火。
所以,你看懂了吗?京东以“为骑手缴社保”这面“正义”大旗高调入局外卖,看似是在跨界打劫,实则是“围魏救赵”,是在用美团最擅长的方式,攻击美团的腹地,以守卫自己的核心业务。
而淘宝,在看到京东这招“抛砖引玉”居然有效之后,立刻跟上,用500亿的巨资,要把这场战争的火,烧得更旺。
所以,这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外卖三国杀”。这三大巨头,是在借由“外卖”这个最高频的消费场景,去争夺未来本地生活“万能入口”的最终定义权。
2. 战争的“祭品”:被“卷死”的,可能不是京东
既然是战争,就一定会有伤亡。那么,在这场混战中,谁会成为最终的“祭品”?
很多人可能会想,京东起步最晚,根基最浅,大概率会被“卷死”。
但大殷再次给出了一个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内行”观点:“首先出局的不是京东,而是我们街边那些便利店、药店、小超市。”
这个观点,让我瞬间毛骨悚然。
Frank和大象马上就用亲身经历印证了这一点。Frank家楼下,那个曾经24小时营业、位置极佳的小卖部和药店,在这次大战之前,就已经悄然倒闭了。大象也提到,北京正在大量地关闭实体药店,因为线上买药太方便了,甚至可以“在线开处方”。
这背后,是一场残酷的“模式革命”。
过去,这些实体小店的核心价值,是“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但当巨头们用补贴,将“半小时达”的即时零售,变成一种比下楼走路还方便、还便宜的消费习惯时,实体店唯一的优势,就被彻底摧毁了。
更可怕的是,正如大殷透露的,美团正在疯狂地建设自己的“闪电仓”。这意味着,平台不再满足于只做“连接者”,它正在亲自下场,成为“自营零售商”。它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一个区域内哪些商品最好卖,然后自己建仓、自己备货,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彻底干掉那些曾经依附于它的夫妻老婆店。
这是一个很“地狱”的推论:那些被卷死的小商家,他们失业后能做什么呢?或许,就是去给平台当骑手。
平台用这种方式,完成了对整个生态链的“闭环”。
所以,出局的不会是京东。因为它通过外卖,用极低的成本,为自己的主站获得了大量的宝贵流量。正如大殷所说,十个点外卖的用户,有四个人会顺手买一些其他东西,这比任何广告都有效。京东在这场战争里,稳赚不赔。
真正的祭品,是那些在巨头的阴影下,本就步履维艰的传统本地实体零售。
3. 谁能胜出?我们为什么更看好淘宝?
那么,在这场巨头之战中,谁的赢面更大?
在我们的讨论中,大家虽然各有偏好,但最终的观点,却惊人地趋向了一致:我们更看好淘宝(阿里)。
原因有三:
-
第一,是“财大气粗”。正如不二所说,这场战争烧的都是真金白银。美团虽然是霸主,但它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长期烧钱的能力,是存疑的。而阿里,用大殷的话说,“有5000亿的储备金,人家拿出来十分之一去打这个完全可以。”在“补贴战”这种最朴素的商战中,钱多,就是最硬的道理。
-
第二,是“生态合力”。美团是“走一步,是一步,吃一步,抄一步”。而阿里,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正如大殷分析的,当它下定决心之后,可以迅速整合淘宝、饿了么、蚂蚁、飞猪等所有单元的力量,形成“合力”,这种体系化的作战能力,是单一维度的对手难以比拟的。
-
第三,是“用户心智”。虽然我们都在“薅羊毛”,看似没有忠诚度。但不二和我自己的体验都说明,在购买一些高价值、或者需要“保真”的商品时,我们潜意识里,还是更信任淘宝和天猫的“旗舰店”体系。当即时零售的战场,从一杯奶茶,扩展到一部手机、一瓶精华水时,“信任”这个心智资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判断,这场战争的短期格局,可能会是阿里和美团形成“双寡头”,而京东,则作为那个手握“政治正确”(为骑手交社保)和流量入口的“关键少数”,乐见其成。
4. 终局的思考:当“便利”卷走一切,我们还剩下什么?
聊到最后,我想把视角,从巨头的战争,拉回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身上。
这场战争,最终会把我们的生活,带向何方?
不二在节目里,提供了一个他观察日本的视角:在日本,那些能够穿越周期、长久存活下来的实体店,都是那些极具特色、服务做到极致的小店。
这个观察,给了我巨大的启发。
巨头们用“补贴”和“效率”,卷走的,是所有“平庸”的中间地带。那些商品没特色、服务没温度、价格没优势的传统小店,它们的死亡,是必然的。
而这,也折射到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如果我们每个人,无论是作为一个职场人,还是一个“一人公司”的创业者,所能提供的价值,也是同质化的、可被替代的,那么,我们最终也会被这个高效到冷酷的商业系统所“淘汰”。
你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活下来。要么,就像不二说的,你在顺德菜市场,能把猪肉切成三片,还能帮顾客把饺子都包好;要么,就像Frank观察到的,那些小店开始自己做“私域”,用有温度的社群服务,去连接最忠实的顾客。
所以,这场外卖大战,看似与我们无关,实则息息相关。它用最残酷的方式,为我们所有人,上演了一堂关于“未来生存法则”的大师课。
这个法则就是:你最大不能被替代的,是你所能提供的,那种充满“人情味”的、极致的、个性化的服务与体验。
当机器和算法,能够解决所有“标准化”的问题时,“非标准化”的人性连接,就成了我们仅存的、也是最宝贵的价值。这,或许才是这场“零元购”狂欢背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带走的、最昂贵的“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