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道”到“做到”:教练如何真正促进客户的成长?




你好,我是薛铁鏻。


盛夏,能量充沛。在这个季节里,我常常会想起我的一位客户,老周(化名)。他是我见过的,最热爱“学习”和“成长”的人,也是一度让我感觉最“无力”的客户。


他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那个困扰无数人的终极难题:我们如何才能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一个“什么都懂”的客户


老周是一家大型集团的战略总监,一个行走的“知识库”。他博览群书,参加过国内外各种顶级的领导力工作坊和个人成长课程。你跟他聊任何一个心理学模型,从“戏剧三角形”到“认知行为疗法”,他都能跟你聊得头头是道。


他找到我,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停滞”了。


“铁林老师,”他在我们的第一次会谈中,就为我画出了一张极其深刻的“自我诊断图”,“我非常清楚我的问题所在。我的核心卡点,是我内在的‘完美主义’和‘讨好型人格’。这个模式源于我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它导致我在工作中不敢承担风险,害怕冲突,因此错过了好几次晋升的机会。在家庭里,我因为不懂拒绝,把所有压力都自己扛,和妻子的关系也日渐疏远……”


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谈中,老周展现出了惊人的“觉察力”。我几乎不需要费什么力气,他就能自己分析出每一次困境背后的心理动因。我们的会谈,总是充满了“啊哈!”的顿悟瞬间。


“啊,我明白了!我这次不敢在会议上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我害怕被权威否定,这复刻了我小时候和我父亲的关系!” “我懂了!我之所以对妻子发火,其实是因为我在对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感到愤怒!”


每一次会谈结束,他都感觉收获巨大,神清气爽。但下一次见面时,他又会带着新的、但本质上完全相同的问题回到我的面前。他的生活,像一辆在原地打转的华丽马车,车轮飞转,尘土飞扬,却从未真正向前移动过一寸。


他成了一个完美的“知道分子”——对自己的问题了如指掌,却对自己的生活无能为力。



【铁林视角】:“顿悟”的陷阱


老周的困境,是教练工作中一个极其常见的“陷阱”,我称之为“顿悟的陷阱”。


当一次教练,仅仅停留在“唤起觉察(Evokes Awareness)”这个层面时,它对某些高知、高内省的客户来说,可能会变成一种新型的“精神娱乐”。


客户享受那种“啊哈!”的快感,享受那种将自己的生活解构成一个个心理学模型的智力乐趣。教练会谈,变成了一场安全的、无需承担任何现实风险的“思想实验”。他们误以为,“看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


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拖延(Procrastination)”。


这正是ICF核心能力将“唤起觉察”和“促进客户成长”作为两个独立、且前后相继的能力来强调的深意所在。一个专业的教练,他永远不会满足于客户的“我懂了”。他会带着更大的好奇和责任,去问那句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基于这个宝贵的‘懂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点什么?”


从这个问题开始,教练的角色,就从一个“觉察的唤醒者”,转变为一个“成长的促进者”。这要求我们启动一套全新的、更具结构性和挑战性的“肌肉群”。



跨越鸿沟:促进成长的“三脚架”


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搭建那座从“知道”到“做到”的桥梁呢?在我的项目教练(Project Coaching)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个稳定而有力的“三脚架”模型。它能帮助我们和客户,将那些飘在空中的、热气腾腾的“洞见”,稳稳地“锚定”在现实的土地上。


第一只脚:共创行动——从“一个想法”到“一小步”


这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步。当客户产生一个深刻的洞见时,我们教练的责任,是立刻帮助他,将这个“热乎”的能量,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微小的、可执行的“行动”。


这个过程,不是教练“布置作业”,而是与客户的“共创(Co-creating)”。


回到老周的案例。当他说出“我之所以对妻子发火,是因为对无能为力的自己感到愤怒”这个洞见时,我没有让他停留在情绪的分析里,而是立刻追问: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看见!你看到了愤怒背后,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如果我们想用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行动,来回应一下这个刚刚被你看见的‘自己’,这个行动会是什么?” 提问目的:将抽象的“看见”,立刻与一个具体的“行动”进行链接。)


老周:“……也许,我今晚回家,可以不跟她讨论工作,而是……给她一个拥抱?”


: “给她一个拥抱。这听起来很棒!为了让这个行动更容易发生,我们可以把它变得更具体一点吗?比如,你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给她这个拥抱?当你拥抱她的时候,你希望自己内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提问目的:运用SMART原则,将行动变得具体(Specific)、可执行(Achievable)、并与客户的内在状态(Being)相关联(Relevant)。)

老周:“……我想,会在她做完晚饭,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我走过去,不说什么,就只是轻轻地抱她一下。我希望我那时心里想的是‘辛苦了’,而不是‘我的问题解决了’。”


你看,通过这样的对话,一个飘在空中的“心理学洞见”,就变成了一个充满画面感和温度的、在今晚就可以发生的“第一小步”。


这一小步,微不足道,但它打破了“只知道,不行动”的魔咒。一旦开始行动,改变的飞轮,就有了启动的可能。


第二只脚:探索系统——为“行动”配备“安全网”


仅仅制定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优秀的教练,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登山向导,在鼓励客户向山顶攀登的同时,还会和他一起,仔细检查路上的“天气”、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他背包里的“装备”和“盟友”。


这,就是探索支持客户行动的“系统(System)”。


在我看来,这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层面,这也恰好对应了我们课程中讲的CRW模型


  • C - Capability(能力):你具备完成这个行动所需的技能吗?

  • R - Readiness(准备度/业力):你周围的环境、人际关系和你的内在模式(业力),是否准备好支持你这个改变?

  • W - Willingness(愿力):你内在那个最深层的渴望和意愿,到底有多强烈?


于是,在老周制定了“拥抱妻子”这个行动后,我会继续和他探索:


:“这个‘拥抱’的行动,听起来既温暖又有力量。在您去完成它的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小怪兽’吗?比如,可能会发生什么,让这个拥抱变得困难?” 提问目的:探索Readiness层面的障碍,即他和他妻子之间固有的互动模式/业力。)


老周:“……她可能会觉得很奇怪,问我‘你今天怎么了?’。如果她这么问,我可能会一下子觉得很尴尬,然后那个拥抱就变得很僵硬。”


:“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见。当你预见到这个可能会让你‘尴尬’的时刻时,你需要什么样的‘装备’或‘盟友’,来帮助你安然度过它?” 提问目的:探索客户可以调动的内在与外在资源。)


老周:“……也许,我需要提前在心里演练一下。或者,我可以允许自己尴尬。对,‘允许自己尴尬’,这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能力(Capability)。”


:“太棒了!‘允许自己尴尬’,这是一个多么宝贵的‘装备’。那么,关于这个拥抱,它背后连接着您什么样的渴望和愿望(Willingness)?完成它,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提问目的:探索Willingness,即“愿力”,连接行动与客户最深层的动机。)


老周:“……它意味着,我不想再做一个只活在自己脑子里的‘好人’了。我想做一个,能用真实的行动,去爱我妻子、爱我家人的,一个真正的‘丈夫’。”


通过这样对“系统”的探索,我们不仅仅是制定了一个行动,更是为这个行动,配备了心理上的“安全绳”和“能量包”,大大提升了它被成功执行的概率。


第三只脚:建立问责——让“承诺”成为“伙伴”


行动计划有了,安全网也建好了,还差最后,也是最能体现教练长期价值的一环——建立问责(Accountability)


ICF认证体系里,教练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成为客户的“问责伙伴(Accountability Partner)”。但这绝不意味着教练要去“监督”或“检查”客户。


真正的问责,是一种尊重的、赋能的伙伴关系。它是教练通过提问,邀请客户自己去思考:“我该如何对我自己的承诺负责?”


:“老周,听起来,这个‘拥抱’对您意义重大。在我们的下次会谈之前,您希望我如何来支持您对自己的这个承诺负责?” 提问目的:将“问责”的权力完全交还给客户,尊重他的自主性(Autonomy)。)


老周:“……我想,您可以在下次会谈开始时,第一个就问我:‘那个拥抱,发生了吗?’”


:“好的。下次会谈开始,我会第一个问您:‘那个拥抱,发生了吗?’。无论答案是什么,我们都一起来看一看,那里发生了什么。可以吗?”


老周:“可以。谢谢你,铁林老师。”


这个简单的约定,就像在客户前行的路上,点亮了一盏温暖的路灯。这盏灯,不刺眼,不催促,它只是在那里,安静地亮着,提醒着他,有一个人,在以一种专业、尊重的方式,见证着他的努力,陪伴着他的成长。


20250716182126597.jpg



结语:最高级的成长,是洞见在行动中开花


老周的故事,后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个小小的拥抱,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正向的涟漪。他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尝试着从“知道”走向“做到”。他的生活,也因此,从那辆原地打转的“华丽马车”,变成了一艘真正扬帆起航的“生命之舟”。


这个故事,我想分享给每一位在个人成长道路上,渴望突破的朋友,以及每一位立志通过教练培训,成为专业教练的伙伴。


请一定记住,教练的价值,从来不仅仅是创造“啊哈!”的顿悟瞬间。我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能以专业的框架、坚定的陪伴和全然的信任,去支持客户,将那些转瞬即逝的“啊哈”,转化为真实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因为,最高级的成长,不是发生在头脑中的洞见,而是那份洞见,在我们的行动中,真正开出花来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作为教练,所能参与和见证的,最美的风景。




(【铁林解读ICF核心能力】系列文章到此已全部完成。感谢您的一路陪伴。未来,我将开启全新的系列,与您探讨更广阔的教练应用领域,如【团队教练】、【组织发展】等。如果你有自己想听的方向,你可以在底部留言,告诉我你期待的主题~我会看到的哦~)




阅读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