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和“心理咨询”到底有啥区别?——这段话,让你面对客户提问时,专业又自信
你好,我是薛铁林。
昆明的夏天,有一种独特的清冽感。雨后的空气,混着松针和桉树的味道,总能让纷乱的思绪沉静下来。这份沉静,像极了教练工作中那个至关重要的“场域”——一个能让客户安心探索、看清自己的空间。
然而,在构建这个“场”的最初阶段,我们几乎都会被客户问到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考验功力的问题:
“老师,你这个教练,和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这个问题,就像一块“试金石”。你的回答,将直接决定你在潜在客户心中的专业定位。
我见过太多教练在这块石头上“栽跟头”:
-
“差不多”派:“嗯……都差不多吧,都是助人的,就是方法不太一样。”(客户OS:那就是个没证的心理咨询师?)
-
“学术”派:“这个要从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区别说起……”(客户OS:听不懂,感觉你在“掉书袋”。)
-
“回避”派: “我们先不讨论这个,我们先聊聊你的问题……”(客户OS:你是不是不专业,所以不敢正面回答?)
这些回答,要么模糊了你的专业边界,要么拉远了你和客户的距离。最终的结果,都是让一份本可能达成的合作,消散在疑虑和不信任之中。
今天,我想为你彻底厘清这个问题。我将给你一个极其清晰、形象的比喻,并为你提供一段可以“刻在DNA里”的标准话术。让你下一次再面对这个问题时,能像一位真正的MCC(大师级教练)一样,用三言两语,就为自己建立起不可动摇的专业壁垒。
一个终极比喻:医生 vs. 健身教练
要让客户瞬间明白区别,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讲理论,而是打比方。
你可以这样对他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区分我们专业性的关键。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健康之旅,那么心理咨询师,更像是一位专业的‘医生’。”
“当你感觉‘生病了’,比如深陷抑郁、焦虑,或者被过去的创伤(Trauma)反复折磨,你需要的是一位医生。他会运用专业的诊断知识,帮助你找到病因,进行治疗,让你从一个‘负分’(比如-5分)的状态,恢复到‘0分’的健康基准线。他的核心工作,是疗愈(Healing)。”
“而教练,更像是一位顶级的‘健身教练’或‘奥运冠军教练’。”
“我们的客户,通常是那些已经处在‘0分’或‘正分’状态的、健康的‘普通人’或‘运动员’。他们没有‘病’,但他们渴望变得更强、更快、更卓越。他们渴望从‘优秀’走向‘卓越’,从‘1分’冲向‘10分’。我们的核心工作,是激发潜能(Potential),实现巅峰表现(Performance)。”
这个比喻,简单、直观,且毫无褒贬。它没有说谁比谁更高级,只是清晰地划分了各自的专业“赛道”。
四大核心区别:别再用“感觉”解释,请用“逻辑”说话
当比喻为客户建立了初步认知后,你需要用更具逻辑性的“四大区别”,来进一步巩固你的专业形象。这四大区别,是ICF(国际教练联合会)对专业边界的核心定义。
1. 时间焦点:一个“向后看”,一个“向前看”
-
心理咨询:常常需要回溯过去。咨询师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陪伴客户一起,去探索童年经历、原生家庭、过往创伤,因为他们相信,很多当下的“症状”,其根源都深埋在过去。
-
教练:全然聚焦于现在和未来。我们相信“过去不等于未来”。教练会和客户一起,从“此刻你在哪里”出发,去探索“未来你想去哪里”,并共创出清晰的行动路径。我们不纠结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更关心“接下来可以怎样”。
2. 工作假设:一个“修补短板”,一个“发挥长板”
-
心理咨询:其工作假设,往往源于一个“问题框架”。它关注的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修复什么?”。
-
教练:其工作假设,全然建立在一个“资源框架”之上。我们坚信,客户是完整的、有能力的、资源具足的(Creative, Resourceful, and Whole)。他不是一个“有问题”的人,他只是一个“暂时被困住”的、拥有无限潜能的人。我们的工作,不是去“修补”他的短板,而是去“唤醒”他早已拥有的长板和内在资源。
3. 关系动力:一个“专家主导”,一个“伙伴同行”
-
心理咨询:咨询师往往扮演着“专家”的角色。他们拥有诊断和干预的专业知识,关系中会存在一种天然的、必要的“权威势差”。
-
教练:教练与客户之间,是一种全然平等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教练不是答案的提供者,而是客户自我探索的“合伙人”。我们相信,客户才是他自己问题的唯一专家。教练的角色,是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通过提问和反馈,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客户自己“看见”自己。
4. 最终目的:一个“回归正常”,一个“创造非凡”
-
心理咨询:其最终目的,往往是帮助来访者摆脱痛苦,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实现内心的自洽与平和。
-
教练:其最终目的,是支持客户创造卓越,实现一个他从未想过的、更宏大的可能性。教练是关于梦想、关于创造、关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旅程。
【铁林视角】:守住边界,是教练最高级的专业
清晰地区分教练与咨询,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客户”,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ICF的道德准则(Code of Ethics)明确要求,教练必须“维持教练、咨询、心理治疗和其他支持性专业之间的区别”,并在必要时,“将客户转介给其他支持性专业人士”。
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专业性的体现。
在我十多年的教练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带着深度抑郁或创伤议题来找我的客户。每当此时,我都会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们:
“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你的痛苦。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教练,我认为,此刻对你最有帮助的,可能不是一位教练,而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因为你所面临的议题,需要的是‘疗愈’,而我的专业领域,是‘发展’。我可以为你推荐几位我非常信任的咨询师,等你感觉状态更稳定后,如果你还希望在‘发展’的层面进行探索,我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这样做,你可能会在短期内“失去”一个客户,但你却在长期,赢得了整个市场的尊重和信任。因为你展现出的,是一个专业人士最高级的品质——正直(Integrity)和以客户为中心。
【教练创业必读】:永远不要试图成为“万能”的。你的专业,恰恰体现在你清晰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守住边界,不仅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对你自己的教练事业,最深沉的保护。
你的“标准答案”:这段话,请刻在DNA里
现在,让我们把以上所有的智慧,浓缩成一段你可以在任何场合(无论是电话咨询、线下沙龙还是朋友聚会)脱口而出的“标准答案”。
当有人问你:“教练和心理咨询有什么区别?”
你可以微笑着、从容地看着他,说: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简单来说,心理咨询更像是‘医生’,帮助我们从-5分恢复到0分的健康状态,它的核心是‘疗愈过去’;而教练更像是‘健身教练’,支持我们从0分走向+10分的卓越状态,它的核心是‘创造未来’。”
“所以,教练不处理精神创伤或心理疾病。我们全然地相信,我的客户是健康的、有力量的。我的工作,是作为他的伙伴,通过提问和反馈,帮助他看清自己的潜能,去实现一个更宏大、更精彩的人生目标。”
这段话,简短、清晰、有力,充满了自信。它既定义了你自己,也教育了市场,更重要的是,它为你和你的客户,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积极向上的合作框架。
结语:你是谁,取决于你服务于谁的未来
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话题。在昆明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里,我常常觉得,教练这份工作,就像一个专业的“园丁”。
我们不负责去“治愈”那些枯萎的根系,那是心理医生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相信每一颗种子都拥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能。我们只是,为它提供最适宜的阳光、土壤和水分,然后,满怀信任地,见证它以自己的方式,向着天空,自由绽放。
所以,别再纠结“我是谁”了。
你是谁,不重要。你渴望服务于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才重要。
当你能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就找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练,最坚实的身份认同。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如何把一个需要心理咨询的客户推荐给专业机构,请在留言处回复“转介绍心理咨询”我们会发下载文件的链接地址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