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鱼死网破”性格遇上舆论操控:武大事件远比你想象的更恶劣


20250818093512280.png

1. 一段录音,改变了事件的性质。

武大事件,最新爆出的录音,与其说是证据,不如说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

录音里,肖同学的辅导员,竟然全程为杨同学出谋划策,字字句句都在“预判”自己学生的“死刑”。杨同学放出这段录音,潜台词很明显:我手里有牌,你们看着办。

2. 一所名校,为何选择牺牲一个学生?

很多人不解,武大为何在事实未清时就重罚肖同学,甚至在法院判决后都迟迟不撤销?

这段录音就是答案。校方很可能早就被这种“鱼死网破”的架势吓住了。为了避免更大的舆情漩涡,他们选择了丢卒保车,牺牲一个学生的清白去“息事宁人”。

这种为了维稳而放弃原则的做法,比无能更恶劣。

3. 识别一种极其难缠的人格:“鱼死网破”型。

这件事的核心,是一种我们生活中都可能遇到,但极难处理的人格。他们的玩法有三板斧:

  • 极致偏执:无所谓对错,就是要跟你死磕到底。

  • 舆论操控:熟练运用“男女对立”、扮演“受害者”等手段博取同情。

  • 共同毁灭:最终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一起完蛋。

4. 当“作恶”成为一种胜利,我们所有人都输了。

毫无疑问,肖同学是直接的受害者。但从长远看,当操弄是非、制造对立都能成功换取流量和胜利时,我们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这种靠踩着别人上位的“成功”,最终必被反噬。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或许无法根除这种人,但我们绝不能让这种“作恶”,成为被鼓励和效仿的范例。





阅读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