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CU边缘到日游2000米,我只用了45天


20250822162200230.png

1. 我的前半生:一个标准的“懒癌晚期”患者。

曾几何时,“健身”这个词跟我没半点关系。

我的状态是:白天久坐不动,晚上胡吃海塞,从不运动。 每年体检报告上的脂肪肝、肥胖警告,我统统无视。家里还有糖尿病史(我母亲就因此去世),但我依然“浑不吝”,觉得无所谓。

这,就是我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写照。

2. 身体的两次“最后通牒”,我终于被吓坏了。

直到身体开始给我下“最后通牒”。

  • 第一次:去年,心脏不舒服,喘不上气,直接进了医院。医生做完造影后直说:“你离做支架,就差最后一步了。” 但我出院后,吃了点药感觉好些,就又回到了老样子。

  • 第二次:上个月,胸口绞痛,再次冲进急诊,诊断是“心肌缺血”。身体用更强烈的信号警告我,这一次,我是真的害怕了。 我怕自己就这么挂了,太不划算了。

3. 从25米都喘,到一口气2000米。

我咬着牙,开始了“自救”。每天游泳,每周两次私教课,从最基础的训练开始。

说实话,刚开始游泳,我游25米就喘得不行,感觉自己快废了。第一天三百米,第二天五百米…就这么每天多一百米,硬是熬了下来。

一个半月后的今天,我每天的运动量是:1小时,游泳2000米,不到量不走人。 ‍♂️

4. 身体的变化,比体重秤诚实多了。

虽然因为没严格控饮食,体重没怎么降,但身体的变化骗不了人:

  • 胸口的绞痛和胸闷,彻底消失了。

  • 常年久坐的腰、颈、肩不舒服,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静息心率,从常态110+,降到了现在的70多,有时甚至是60多。

  • 朋友们都说我脸小了,背薄了,整个人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5. 最大的收获:从“恐惧驱动”到“乐趣驱动”。

我健身的初衷,是因为恐惧死亡。但现在,我从中找到了巨大的乐趣。

游泳对我来说,不再是任务,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宝藏”。我开始研究动作,甚至还想去学自由泳。

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终于有信心,去捡回那些因为身体太差而放弃的热爱了——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还有我一直想学会的滑雪单板!

想想这些,就觉得充满了力量。这,或许才是我健身自救的终极意义。



阅读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