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废话”,是成年人最高级的信任


20250830152221446.jpg


欢迎回到我的专栏,我是薛铁林。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似乎被一张“效率”的大网笼罩着。


开会直奔主题,微信沟通先发“Points”,就连朋友间的问候,都常常变成了“最近在忙什么?”、“有什么新进展?”。我们像一群任务驱动的机器人,热衷于交换有用的信息、探讨有价值的话题、建立有目的的连接。


“废话”,成了这个高效世界里最不被待见的东西。它被等同于“浪费时间”、“没有营养”、“不专业”。


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在一次严肃的项目会议后,你和一位同事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他突然指着窗外说:“你看,今天昆明的云,好像棉花糖。”


或者,在一次紧张的家庭讨论后,你的伴侣给你发来一张猫咪打翻了水杯的狼狈照片,配文:“今日闯祸精。”


又或者,你那个平时不苟言笑的朋友,在深夜突然分享给你一首他单曲循环了很久的老歌,什么也没说。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分享,这些不成体系的“废话”,在发生的那个瞬间,你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心里某个紧绷的角落,突然就松弛了下来?是不是感觉和对方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


作为一名ICF(国际教练联盟)的MCC大师级认证教练,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段关系真正进入深度信任区的标志,往往不是双方开始探讨多么深刻的宏大命题,而是他们开始,心安理得地,和对方聊起了“废话”。


“废话”,是隐藏区的“试探气球”


为什么“废话”有如此大的魔力?


让我们再次回到“乔哈里窗”的模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巨大的隐藏区(Hidden Self),存放着那些不轻易示人的、真实的、甚至是有点“不成器”的自我片段。


而所谓的“聊废话”,本质上是一次极其精妙的社交舞蹈。它是一个人,小心翼翼地,从自己的隐藏区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自我片段”,然后像放出一个试探气球一样,递到对方面前。


这个“气球”上可能写着:


  • “我刚刚午饭吃多,现在好撑。”(潜台词:我想让你知道我生活化的一面)

  • “今天地铁上遇到一个穿得很奇怪的人,好好笑。”(潜台-词:我想和你分享我独特的笑点)

  • “我最近在追一部很老的剧,你可能都没听过。”(潜台词:我想看看,我这个有点小众的品味,你是否能接纳)


这个过程,是一次“选择性的自我表露”(Selective Self-Disclosure)。它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既安全,又充满了信任的邀约。


如果对方接住了这个“气球”,并报以同样的回应(“我也是,下午都不想工作了”、“快发给我看看有多奇怪”、“哪一部?说不定我也看过”),那么,一次微小但深刻的连接就发生了。


你们共同把一小块隐藏区的领地,挪到了公开区。你们的关系,因此变得更透明,也更坚固了一点点。


反之,如果对方的回应是“嗯”、“哦”,或者直接切换到“正事”上,那这个“气球”就被戳破了。你也立刻心领神会:现在,还不是聊“废话”的时候。


从“聊工作”到“聊狗”,我们只用了一顿饭的时间


我想起几年前,我刚开始和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伙伴合作。我们都非常专业,每次见面,谈的都是战略、市场、数据,精准高效,但也客气疏离。我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有一层看不见的墙。


转机发生在北京的一次出差。项目谈完后,我们一起去吃饭。席间,他聊起他最近养的一只柯基犬,说它如何拆家,如何在地板上打滑,说得眉飞色舞。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再是那个一丝不苟的“王总”,而是一个有点无奈又充满宠溺的“狗主人”。


我被这个鲜活的画面打动了,也开始跟他分享我家里的那些趣事。那顿饭,我们几乎没再聊工作,聊的都是那些不成体系的“废话”。


但从那以后,我们的合作变得异常顺畅。因为我们都在对方的隐藏区里,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可爱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合作伙伴”。我们之间的信任,不再仅仅建立在专业的判断上,更建立在了这种“人”与“人”的连接上。


那些关于狗的“废话”,成了我们之间最高级的“破冰船”。


警惕!不是所有的“废话”都有营养


当然,我在这里赞美的“废话”,并不是指那些消耗能量的八卦、抱怨或者无休止的牢骚。我们需要做一个区分。


  • 消耗型废话:指向外部,充满了评判和负能量。比如,“你听说了吗,隔壁部门的XXX……”,或者“我老板真是太傻了,今天又……”。这种“废话”会污染关系,让彼此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 滋养型废话:指向内部,是关于自我状态的真实分享。比如,“我今天有点累”、“我发现了一家超好吃的米线店”、“我最近在想一个很傻的问题”。这种“废话”,是在向对方发出一份真诚的“关系邀请函”。


作为一名ICF认证教练,我鼓励的,是后者。它要求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觉察,并有勇气,将这份觉察,哪怕只是冰山一角,分享给那个你信任的人。


最后的最后


在这个人人都急于证明自己“有用”的时代,愿意花时间陪你聊点“废话”的人,是多么的奢侈和珍贵。


因为那意味着,在TA面前,你无需扮演,无需高效,无需“有用”。你只需要,也只可以,做那个最真实的、有点乱七八糟、甚至有点无聊的自己。


而TA,全然接纳。


这,就是成年人世界里,最高级的信任。


所以,别再把你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了。试着,给“废话”留一点时间。


去和你的朋友,聊聊今天天气的颜色,聊聊午饭的味道,聊聊那个不成形的、傻乎乎的白日梦。


因为真正的连接,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成体系的、闪着光的“废话”里。





阅读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