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模型(Milton Model):为什么最高级的教练,都懂得用“模糊”创造奇迹?
你好,我是薛铁鏻。
在昆明的圆通街,有一位我非常敬仰的老中医。他的诊室里,总是挂着一幅字:“病无定形,药无常方”。找他看诊,你很少会听到“你这是什么病,必须吃什么药”这样斩钉截铁的论断。
他更喜欢一边为你把脉,一边用一种看似“闲聊”的、有些“模糊”的语言和你对话。他会说:“我感觉到,你身体里的那条‘河’,最近有些堵了。或许,当你开始想象河水重新顺畅流动起来的样子时,你会发现,身体的智慧,自然会找到它自己的出路。”
你听,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感觉”、“或许”、“想象”、“发现”、“自然会”……没有一句是确凿的指令。但奇妙的是,无数被西医判了“死缓”的疑难杂症,却在他这番“云山雾罩”的言语中,奇迹般地迎来了转机。
为什么?因为这位老中医深谙一个最古老的疗愈智慧:最高明的医者,从不与“症状”为敌,他只负责唤醒病人内在沉睡的“自愈力”。
这个智慧,与我们教练工作中一项最顶级的语言艺术——米尔顿模型(Milton Model),不谋而合。
在我们上一篇关于“元模型”的文章里,我们探讨了如何用“极致的清晰”,像手术刀一样,击穿客户的限制性信念。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它的另一极:如何用“艺术的模糊”,像一位高明的催眠师,绕过客户意识的所有“警卫”,直接与他那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潜意识对话,让奇迹,自己发生。
清晰的“陷阱”:为什么你的“正确答案”,却关上了客户的“心门”?
在教练的初期,我们都曾是“清晰”的信徒。我们努力学习各种模型,试图为客户的混乱,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画出一张“清晰”的地图。
-
客户说:“我不知道该选A还是B。” 我们立刻拿出“决策矩阵”,帮他分析利弊。
-
客户说:“我没有动力。” 我们立刻使用“意义疗法”,帮他寻找价值。
我们做得如此正确,如此努力,但为何客户常常“礼貌地配合”,却并未发生真正的改变?
因为,你的“清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暴力”。
当你给出一张过于清晰的“地图”时,你也在传递一个隐藏的、强大的潜台词:“听我的,我知道那条路最好。”这瞬间将客户,置于了一个被动、无力的“追随者”位置。你剥夺了他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乐趣和权力。
更重要的是,你的“正确答案”,是基于你(教练)的世界地图。而客户的潜意识,对他自己的世界,有着远比你深刻无数倍的智慧。你的“清晰”,很可能会直接关闭他内在智慧涌现的通道。
【铁鏻视角】:从“给予地图”到“成为指南针”
ICF的核心信念是:客户是完整的、有创造力的、资源具足的(creative, resourceful and whole)。
这句话,我们都会背。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小我”(Ego)——那个渴望“被需要”、渴望“证明自己有效”的部分——而背叛了这个信念。我们急于“出手”,急于“解决问题”,急于展现自己的“专业”。
而米尔顿模型的精髓,恰恰是教练“小我”的消融。
它要求我们,从一个试图“给予地图”的专家,退回到一个仅仅“指示方向”的指南针。
-
元模型的工作方式是:“你的地图这里画错了,那里不清晰,我们把它修正一下。” 它的能量是聚焦和修正的。
-
米尔顿模型的工作方式则是:“我不知道你的目的地具体在哪,但我相信,当你开始享受这段旅程时,你会自然地找到那条最美的路。” 它的能量是开放和允许的。
一个PCC级别的教练,能熟练使用元模型,让对话变得清晰有力。而一个MCC级别的教练,则能在这两者之间自如切换。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亮剑”,什么时候该“藏锋”。他懂得,有时,最高级的“在场(Presence)”,就是全然地信任客户的潜意识,然后用最“无为”的语言,为那份潜意识的智慧,创造一个萌芽的空间。
这不是操控,这是对客户内在智慧的,最高级别的赋能与致敬。
“催眠式沟通”三部曲:如何用“模糊”为客户植入成功的“心锚”?
那么,在实战中,我们该如何像那位老中医一样,用“模糊”的语言,四两拨千斤呢?在我的教练实践中揭示了几个核心的“魔法咒语”,我将它们提炼为以下“三步心法”。
第一步:模糊化过程——用“名词化”,将“行动”变成“体验”
什么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s)?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动态的“动词”,变成一个静态的“名词”。
比如,把“去学习(动词)”,变成谈论“学习(名词)”本身。把“如何沟通(动词)”,变成谈论“沟通(名词)”。
这有什么用?
错误示范(元模型风格):
教练:“为了改善你和团队的关系,你下周具体打算如何沟通?”(聚焦于具体的行动)
魔法话术(米尔顿模型风格):
教练:“我很好奇,在我们的探索中,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连接,会如何自然地在你们的团队中生长出来。”
【教练心法】:你看,后一句话,没有要求客户做任何具体的事。它只是描绘了一个关于“理解”和“连接”的美好状态。这两个“名词”,像两个空杯子,客户的潜意识会自动用他自己最渴望的画面、声音和感觉,去填满它们。
这就将客户从一个需要“完成任务”的压力状态,带入到了一个可以“自由体验”的放松状态。当一个人放松时,他的潜意识门户,才是最敞开的。
第二步:模糊化因果——用“连接词”,让改变“自然发生”
米尔顿模型最神奇的地方之一,就是它能将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用语言“粘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因为A,所以B”的催眠式因果。
常用的“魔法连接词”包括:当……时、在你……的过程中、随着……
错误示范(逻辑风格):
教练:“你需要先放松,然后才能找到灵感。”(像一个指令)
魔法话术(米尔顿模型风格):
教练:“当你坐在这里,随着你的每一次呼吸,你会发现,那些新的想法,正开始自己浮现出来。”
【教练心法】:这句话的魔力在于,“坐在这里呼吸”和“浮现新想法”本无直接因果。但通过“当……随着……你会发现……”这个句式,教练在客户的潜意识里,建立了一条“放松=灵感”的自动化高速公路。客户的意识在体验“呼吸”,而潜意识,已经开始在“高速公路”上,愉快地奔向“灵感”的目的地了。
第三步:模糊化指令——用“嵌入式命令”,悄悄“植入”成功的种子
这是米尔顿模型中最高阶,也最需要功力的技巧。它要求教练将一个清晰的“指令”,像“彩蛋”一样,藏在一句看似无害的、更大的问句或陈述句之中。
错误示范(直接指令):
教练:“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容易引发逆反心理:“说得轻巧!”)
魔法话术(米尔顿模型风格):
教练:“我只是很好奇,当你开始对自己有信心时,你最先会留意到,生活中有哪些不一样?”
【教练心法】:你看,“对自己有信心”这个指令,被巧妙地“嵌入”到了一个关于“好奇”和“留意”的问句中。客户的意识大脑,在忙着回答“有哪些不一样”这个问题,而那个积极的指令,已经像一颗被悄悄埋下的种子,绕过了所有防御,直接进入了他的潜意识。
另一个更精妙的例子:
不要说:“别担心。”(潜意识听不到“不”,反而会更“担心”) 可以说:“我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一种平静……”
这个句式,预设了“平静是必然会发生的”,同时,将“感觉到一种平静”这个嵌入式命令,温柔地传递了出去。
结语:最高级的教练,是客户潜意识的“唤醒师”
米尔顿模型,是一门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终极艺术。
它教我们,不要与客户的意识“硬碰硬”,而是要学会像水一样,柔软、包容,找到那条通往他内在智慧海洋的、最隐秘的河道。
它要求我们放下“我执”,全然地信任客户拥有改变和成长所需的一切资源。我们的工作,不是去“安装”任何新的东西,而只是去“唤醒”那些早已存在于他内在的、沉睡的力量。
这需要大量的练习,更需要一颗对人性抱有极大敬畏和好奇的心。
所以,下一次,当你面对一个“卡住”的客户,在你忍不住要给他一个“清晰的建议”之前,请不妨先深吸一口气,像那位昆明的老中医一样,在心里问自己一句:
“如果我相信他内在的智慧,远胜于我头脑中的道理,那么此刻,我最需要说的,或者,最需要‘不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