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让你舒服的选择,最终都会让你痛苦
昆明的清晨,我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沿着盘龙江边散步。江边的风景很有意思,总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一种是早起锻炼的人。他们或跑或走,脸上带着运动后的潮红和一种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那个过程,无疑是“不舒服”的——你需要对抗睡意,需要忍受肌肉的酸胀。
另一种,是坐在长椅上,享受清晨第一缕阳光的人。他们或刷着短视频,或吃着油腻的早餐,神情松弛,完全沉浸在当下的“舒服”里。
我观察了很久,内心总会涌起一个念头:十年后,这两种状态,会把他们各自带向何方?
那一刻,我突然想通了一件,关于我们这个时代,最隐秘也最残酷的真相。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地将“舒服”奉为圭臬的时代。
-
外卖App,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美食,解决了“做饭的辛苦”。
-
短视频,用15秒的声光电刺激,喂饱我们“无聊的灵魂”。
-
各种“知识胶囊”,承诺用“10分钟读完一本书”,帮我们绕开“深度思考的痛苦”。
我们总以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断地用“更舒服”的选择,去替代那些“不舒服”的。
但今天,我想跟你聊一个,极其“反人性”,但或许是你听过最重要的观点:
所有让你当下“舒服”的选择,都在为你未来的生活,埋下一颗名为“痛苦”的炸弹。而那些真正能让你拉开差距的,恰恰是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决定。
第一章:“精神的高利贷”:我们是如何亲手为自己埋雷的?
在聊“痛苦”之前,我们必须先看清一个现实: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一个“即时满足”的瘾君子。
这并非我们的错,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出厂设置”。
在远古时代,高热量的食物、短暂的休息,都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概率。因此,我们的大 brain 进化出了一套极其强大的奖励机制:优先选择能带来短期愉悦和舒适的行为。
这个机制,在过去,是我们的“生存法宝”。但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里,它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我们的“原始大脑”,跟不上现代文明的迭代速度。于是,我们把这种对“短期舒适”的本能追求,带到了所有的人生选择中。
-
面对知识,我们放弃了啃读一本“硬核”经典(短期痛苦)的成长,选择了刷100条搞笑段子(即时愉悦)。
-
面对健康,我们放弃了健身一小时(短期痛苦)的活力,选择了躺在沙发上吃一整包薯片(即时愉悦)。
-
面对关系,我们放弃了进行一场艰难但必要的沟通(短期痛苦)的可能,选择了用“算了吧”来维持表面的和平(即时愉悦)。
我们每一次选择“舒服”,都像是在向未来的自己,借一笔“精神的高利贷”。
你当下享受的每一分钟“安逸”,都是用未来的“可能性”作为利息来支付的。而这笔债,总有一天,会连本带利地向你追讨。
第二章:“命运的账单”:所有你逃避的,都会加倍奉还
“高利贷”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利息,是以复利计算的。
你今天走的一条“舒服”的小路,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下,最终会把你引向一个充满“痛苦”的深渊。
1. 身体的账单:从“舒服”到“无能为力”
最显而易见的账单,来自我们的身体。
-
你每一次选择“舒服”地窝在沙发里,而不是“痛苦”地走进健身房,你的身体都在悄悄地“记录”。你的肌肉在流失,你的心肺功能在下降,你的新陈代谢在变慢。
-
你每一次选择用高糖高油的“舒服”食物来慰藉自己,而不是用清淡但健康的食物来滋养自己,你的身体也在默默“记账”。你的胰岛在疲惫,你的血管在硬化,你的内脏脂肪在堆积。
这些微小的“负债”,在短期内,你可能毫无察觉。
但十年、二十年后呢?当同龄人还在爬山、游泳、享受生命时,你可能已经要在医院的病床上,为当年那些“舒服”的选择,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和被疾病困住的、无能为力的痛苦。
2. 认知的账单:从“轻松”到“无知”
比身体账单更隐秘的,是认知的账单。
这个时代,最“舒服”的学习方式,就是被动地接收那些被算法精心喂到你嘴边的“信息碎片”。
你舒服地躺在床上,刷着短视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但实际上,你只是在进行一场“知识的幻觉”。你囤积了无数个“知识点”,却从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心智模型”。
你放弃了阅读一本体系化著作的“痛苦”,也就放弃了构建深度认知框架的机会。 你放弃了专注思考一个复杂问题的“痛苦”,也就放弃了锻炼自己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最终,当时代抛出一个真正需要你独立思考的难题时(比如一次职业转型,一次投资决策),你会发现,你的大脑里,除了一堆无用的“干货”和别人的“二手观点”,空空如也。
那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却发现自己毫无判断力的“无知”的痛苦,才是最致命的。
3. 人生的账单:从“回避”到“无路可走”
最深刻的账单,来自我们对人生的选择。
-
你选择留在一个“舒服”但没有成长的工作里,回避了跳出舒适区、寻找新机会的“不确定性”的痛苦。结果,当行业变革来临时,你成了第一个被淘汰的人。
-
你选择待在一段“舒服”但早已貌合神离的关系里,回避了坦诚沟通、甚至果断离开的“撕裂”的痛苦。结果,你在长年的精神内耗中,耗尽了对生活所有的热情。
所有让你舒服的选择,本质上,都是在“回避”一种必要的成长性痛苦。
而你回避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在时间的催化下,从一个小小的“挑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让你无路可走的“绝境”。
第三章:“延迟满足”的修行:如何成为一个清醒的“投资者”?
聊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绝望。如果“舒服”是毒药,那人生岂不是一场无尽的“苦旅”?
这,恰恰是对“延迟满足”最大的误解。
“延迟满足”,不是让你成为一个禁欲的苦行僧。它是让你成为一个清醒的、懂得计算“长期回报率”的“人生投资者”。
它不是让你“不快乐”,而是让你懂得,有一种更高级、更持久的快乐,需要用短期的“不舒服”来换取。
就像健身,那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它换来的是一个更有活力的身体,和一种更强大的自信。 就像学习,那个过程是烧脑的,但它换来的是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和一种更自由的选择权。
一个真正懂得“延迟满足”的人,他不是在“受苦”,他是在“投资”。 他在用当下的“不舒服”,为自己未来的“自由”和“掌控感”,下注。
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启这场“投资”的修行?
指南一:每天,先做那件“最难”的事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Do first things first, and second things not at all.”(要事第一,别的事情都不要做。)
把这个原则,应用到我们的一天中,就是:每天清晨,优先处理那件最重要,也通常是最难、最让你想逃避的事情。
-
是写那份让你头疼的报告?
-
是打那个让你焦虑的客户电话?
-
还是完成今天的健身计划?
在你打开手机,享受任何“舒服”的娱乐之前,先去“啃”掉这块最硬的骨头。这个简单的习惯,威力巨大。它不仅能让你的一天,从“掌控感”开始,更能持续不断地,锻炼你那块掌管“自律”的“意志力肌肉”。
指南二:为你的“舒服”,增加一点“摩擦力”
我们之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选择“舒服”,是因为它“太容易”了。
想刷短视频?动动手指就行。 想吃垃圾食品?点开App就行。
那么,破局的关键,就是刻意地,为这些“舒服”的选择,增加一点“摩擦力”。
-
把所有的短视频、游戏App,都从你的手机主屏幕上移走,放到一个需要你好几步才能打开的文件夹里。
-
把你家里的零食,都放到一个你需要搬个凳子才能拿到的柜子顶上。
-
规定自己,每次想点外卖时,必须先下楼散步十分钟。
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要学会设计你的环境。 当“舒服”变得“不那么舒服”时,你自然就更容易做出那个“不舒服”但正确的选择。
指南三:重新定义“痛苦”,把它看作成长的“信号”
我们之所以害怕“不舒服”,是因为我们将它与“失败”、“伤害”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请你试着,为“痛苦”和“不舒服”,重新编码。
-
当你在健身时感到肌肉酸痛,告诉自己:“这不是痛苦,这是我的肌肉在生长的信号。”
-
当你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感到烧脑,告诉自己:“这不是痛苦,这是我的认知边界在拓展的信号。”
-
当你在进行一场艰难对话时感到紧张,告诉自己:“这不是痛苦,这是我们的关系在走向更深层次的信号。”
当你能把“痛苦”,从一个需要“逃避”的敌人,看作成一个可以“利用”的盟友时,你就完成了这场修行中,最关键的一次认知升级。
结语:你的每一次“不舒服”,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
聊到这里,我想把视角,最终拉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修行”上来。
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场关于“如何避开痛苦”的游戏。
人生,是一场关于“如何选择你的痛苦”的游戏。
你是选择“舒服”的当下,和它所带来的、长期的、被动的痛苦? 还是选择“不舒服”的当下,和它所带来的、长期的、主动的成长?
这,是每一个清晨,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做出的选择。
别再沉迷于那些,让你短暂“舒服”的幻觉了。
去拥抱那些,能让你感到“不舒服”,但能让你变得更强大的挑战吧。
因为,你今天主动选择的每一个“不舒服”,都在为你未来的自己,铺就一条更宽广、更自由的“路”。
互动一下:
今天的分享,是否让你对“舒服”与“痛苦”这件事,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
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今天,你为自己选择了哪一件“让你不舒服”的好事?
写下你的“修行”故事,让我们一起,用清醒的选择,去交换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