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客户对你说“Yes”的秘诀:是先让他敢于说“No”
你好,我是薛铁鏻。
盛夏时节,最怕“温吞水”。既不解渴,也不够痛快。
在教练中,我最怕的,也是遇到喝“温吞水”的客户。他们的“是”,像一杯温吞水,没有能量,没有决心,只有礼貌性的顺从。而这种“假性承诺”,比直接的拒绝,更具消耗性。
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李先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为什么一个教练,有时必须拿出“掀翻棋盘”的勇气,才能帮助客户,看清自己真正的棋局。
一个“永远在准备”的创业者
李先生(化名)是我的一位Life Coach客户。他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也是一个“永远在准备创业”的人。
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为自己的“创业梦”做了无数的准备。他读完了市面上所有关于创业和商业模式的书,参加了各种昂贵的课程,甚至连公司名字、产品原型和商业计划书,都已经在他的电脑里,改了不下二十个版本。
他找到我,是希望我能帮助他,迈出那“最后一步”。
在我们的前几次会谈中,他向我展示了所有-的“准备”。他的思路清晰,计划周详,对未来的风险和机遇,都有着非常理性的分析。每一次,我们都能一起制定出看起来“完美”的行动计划。 “好的,铁林老师,我这个月就去注册公司。” “我下周就约见那位潜在的投资人,我试试。” “这个产品原型,我回去再优化一下,争取下个月上线测试。”
每一次,他都答应得很好。但每一次,当下一次会谈开始时,他总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上一次的计划,没有被执行。 “最近公司太忙了,实在抽不出时间。” “我觉得我的商业计划书,还不够完美。” “我跟一个朋友聊了聊,他觉得现在市场环境不好,建议我再等等。”
我们的教练,陷入了一个循环:制定计划 -> 答应“试试” -> 延期 -> 寻找理由 -> 重新制定计划。
我感觉,我像一个在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而那块名为“行动”的巨石,每一次,都在快要到山顶时,无情地滚落下来。
【铁林视角】:看见“假性承诺”背后的“心理游戏”
李先生的困境,在教练中非常常见。这是一种典型的“尝试(Try)而非承诺(Commit)”的模式。
客户嘴上说着“是”,但他的整个能量系统,都在说着“不”。这个“是”,不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决定,而更像是一种“心理游戏”。他在玩一个什么样的游戏呢?
-
他在玩一个“好学生”的游戏,来“取悦”我这个教练。 他通过积极配合、制定计划,来扮演一个“努力的好客户”,从而获得我的认可和赞许。这呼应了我们上一篇文章探讨的“取悦vs.服务”的主题。
-
他在玩一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游戏。 他通过不断地“准备”,来营造一种“我很努力”的幻象,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永远不去面对那个最关键的“东风”——即行动本身可能带来的“失败”的风险。
作为一个教练,如果我继续配合他玩这个“制定计划”的游戏,我们的教练关系,就会变成一种最舒服的“共谋”,一种对“不行动”的默许。
我意识到,我不能再顺着他的“劲”走了。我需要用一种看似“不合常理”的方式,去打破这个循环。我需要做的,不是帮他把那块巨石推得更高,而是要勇敢地问他:
“李先生,我们,是不是可以不推这块石头了?”
一次“挑衅式”的提问:从“必须Yes”,到“可以No”
在我们的第四次会谈中,当李先生再一次,为他未能执行计划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探讨“新的解决方案”。
我沉默了片刻,看着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既平静又严肃的语气,提出了一个“挑衅式”的问题。
我:“李先生,我们合作了三次,我听到了你很多绝妙的创业想法,也感受到了你对这件事长达五年的热情和投入。这让我非常敬佩。”
(教练心法:在提出挑战前,先给予真诚的认可(Acknowledgment)。这是创造安全感,防止对方进入防御状态的关键。这也是ICF核心能力中,关于*“培养信任与安全”*的重要体现。)
我:“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一份深深的‘犹豫’和‘拉扯’。所以今天,我想邀请我们做一个非常不同的练习。你能不能,暂时放下那个‘必须创业’的包袱,用你全部的真诚和力量,来告诉我,你‘不’想创业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们今天就决定,彻底放弃这个目标,那对你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教练心法:这是一个典型的“视角更换(Reframing)”的有力提问(Powerful Questioning)。我没有在他的“Yes”里继续深挖,而是直接邀请他,去探索那个一直被压抑、被忽略的“No”的世界。)
李先生被我这个问题,问得目瞪口呆。他可能从未想过,作为他的教练,我会提出一个如此“消极”的问题。
他的第一反应是抗拒:“不,我当然想创业,我只是……”
我:(温和但坚定地打断)“我知道。我知道你想。但是今天,我请求你,给自己一个‘可以不想’的许可。就当这是一场思想实验。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个‘不创业’的世界里,有什么风景?”
【铁林视角】:最高级的安全,是允许一切发生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深知,一个不敢大声说“No”的人,他的“Yes”,永远是廉价的、不可靠的。
当一个空间里,只允许“积极”、“努力”、“正确”存在时,所有那些“消极”、“软弱”、“真实”的部分,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里。而这些被压抑的能量,恰恰会成为他前行路上,最强大的“绊脚石”。
我的这个“挑衅式”提问,其核心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让他“放弃”,而是为了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场域。一个真正“我OK,你也OK”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
-
你说“Yes”,我为你鼓掌。
-
你说“No”,我也同样,全然地尊重和接纳。
当客户体验到,他的“No”,也能被教练无条件地接纳时,他内在那个“必须正确”、“必须讨好”的“心理游戏”,才会瞬间失效。他才第一次,获得了真正“自由选择”的权利。
这,恰恰是ICF认证体系里,对“客户自主性(Client Autonomy)”这一原则的终极体现。教练的责任,不是去“推动”客户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是去“赋能”客户,让他们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真实的决定。
当“No”被听见,“Yes”才会真正响起
在那份由我创造的、允许一切发生的沉默里,李先生,第一次,开始探索那个被他回避了五年的“No”的世界。
他开始讲述“不创业”的好处: “如果不创业,我就不用再焦虑了。我可以安安稳稳地待在这家公司,收入稳定,受人尊敬。” “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的家人。我儿子明年就要上初中了,我不想再错过他的成长。” “我不用再去看投资人的脸色,不用再为团队的未来彻夜难眠。”
他越说,表情越是放松。他仿佛真的从那块压了他五年的巨石下,走了出来。
就在我以为,他真的要选择“放弃”时,他自己,却话锋一转。
“但是……”他说出了那个熟悉的词,但这一次,这个词的能量,完全不同了。
“但是,如果我真的不做了。我能想象,十年后,当我看到那些曾经和我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人,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事业,而我,还在这里。我会瞧不起我自己的。”
“我会觉得,我这一辈子,白活了。我只是一个‘想过’,却从未‘活过’的人。”
“那种内心的不甘和遗憾,可能比现在所有的压力加起来,都更让我窒息。”
他讲到这里,停了下来。然后,他看着我,非常平静,但又无比坚定地说:
“铁林老师,谢谢你。我现在知道了。我不是‘不敢’,也不是‘不能’,我只是需要一个机会,去真正地告别那个‘安稳’的诱惑,然后,毫无牵挂地,选择这条我真正想走的路。”
“我决定了。接下来......”(由于隐私我不在这里说出他说的话,但是你知道他真的开始付出了行动,而且他真的开启了他的事业......)
结语:让承诺在自由中诞生
后来的故事,你一定也猜到了。李先生真的去辞了职,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过程当然充满了艰辛,但他再也没有回到那种“原地踏步”的状态。因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心甘情愿,走得义无反顾。
这个故事,我想分享给每一位渴望成长的你,以及每一位走在教练培训路上的伙伴。
请记住,一个教练最有力的工具,有时,不是那些教人“如何成功”的教练技巧,而是那份敢于邀请客户“看见失败”的勇气。
我们不是要鼓励放弃,我们是在创造选择。 我们不是在制造冲突,我们是在检验承诺。
当你能为一个客户,创造一个连“No”都可以被大声说出、并被全然尊重的空间时,你恰恰就为那个最强大、最真实、最不可动摇的“Yes”,创造了最完美的诞生环境。
这,或许就是教练这门艺术中,最深刻的悖论,也是最动人的慈悲。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