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吞噬”教练,还是在“成就”教练?


20250723231429799.jpg



你好,我是薛铁鏻。


昆明的盛夏,空气中总有一种被科技加速的、浮躁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最近,无论是和我的高管教练客户,还是在教练培训的课堂上,有一个话题,几乎无人不谈,也无人不焦虑——AI(人工智能)


“铁林老师,AI现在都能写诗、能画画、能做战略分析了,它会取代我们教练吗?” “我看到很多同行都在用AI做内容营销、管理客户,我是不是也应该用?但我又担心,这会不会让我的教练,变得没有‘人味儿’了?”


这些问题,你是否也曾在深夜里,反复问过自己?


我们教练这个行业,一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资产,就是那份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最温暖的人性连接(Human Connection)。我们相信,真正的改变,发生于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全然“看见”的那个神圣空间里。


而AI,这个横空出世的、强大的“新物种”,它冰冷、高效、基于数据,它的到来,究竟是对我们这个“神圣空间”的入侵,还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我对于这个终极问题的思考。我想说的核心观点是:


AI永远无法取代一个真正的教练。但是,它一定会取代那些,把自己活成“AI”的教练。


它不是来“吞噬”我们的,它是来“倒逼”我们,活出更高级、更真实的人性,从而“成就”真正伟大的教练。



AI的“能”与“不能”:一个教练的视角


要理解AI与教练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像一个教练一样,不带评判地,去看清一个事实:在当下,AI最擅长做什么?它最不擅长,甚至根本做不到的,又是什么?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AI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成为教练“不知疲倦的超级助理”。


1. AI作为“时间炼金术士”:解放你的能量


作为一个教练和创业者,我深知,我们有多少宝贵的能量,被消耗在了那些“低价值但高耗能”的事务上:整理冗长的会议录音、把逐字稿提炼成要点、撰写标准化的邮件、管理繁琐的客户日程……


这些工作,重要,但它们不创造“魔法”。


而AI,恰恰是处理这些工作的“天才”。就像我在我的播客《铁林物语》里分享的,我现在会把所有的访谈录音,都交给AI去生成逐字稿和摘要。这在过去,可能需要一位助理花费半天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几分钟。




【铁林视角】 这不仅仅是节省了时间。从教练的视角看,这是在保护教练最宝贵的资源——心力与“临在(Presence)”


ICF核心能力第五条“保持临在”,要求我们在客户面前,是全然专注、精力充沛的。但如果你在会谈开始前,还在为一堆行政琐事而烦恼,你的“临在”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所以,一个聪明的教练,会把所有能被“自动化”的事务,都交给AI处理。他用AI,把自己从一个“忙碌的行政人员”,解放出来,从而能以一个最饱满、最清澈的状态,走进教练室,去做好那件真正重要的、无法被替代的事。



2. AI作为“冷静的数据分析师”:帮你看见“模式”


除了处理杂务,AI还有一个更强大的能力:模式识别


一个客户的几十次教练日志,上百封邮件,几十万字的会谈逐字稿……AI可以迅速地在这些海量信息中,找到那些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情绪模式和思维定势。


比如,AI可能会告诉你:“我发现,在过去六个月的会谈中,每当客户提到‘挑战’这个词时,他的语言能量都会明显下降,并开始使用‘但是’、‘很难’等词汇。”




【铁林视角】 这是AI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教练事(Coaching the What)”。它像一个最冷静、最客观的“侦探”,为我们呈现出客户行为模式的“数据地图”。


这能极大地提升我们教练的效率和精准度。但请一定记住,这恰恰也揭示了AI的边界


AI能帮你看见“模式”,但它无法真正地去“教练人(Coaching the Who)”。 它能告诉你,客户在回避“挑战”。但它无法去感受,那份回避背后,深藏的恐惧、创伤或渴望。 它能识别出“但是”,却无法像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探讨的那样,去共情地、充满好奇地问一句:“这个‘但是’,它在保护着什么?”


看见“数据”,是AI的疆域;而看见“灵魂”,永远是人类教练的圣殿。



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什么AI永远无法创造“神圣空间”?


这就引出了那个最根本的问题:AI永远无法做到的,是什么?


答案是:它无法提供一个基于“人性”的、温暖而坚固的“关系容器”。


在我们之前解读ICF核心能力的文章中,我们谈到,“培养信任与安全(Cultivates Trust and Safety)”是一切教练工作的前提。而这个“安全容器”,是由几个无法被算法模拟的人类特质所构成的:


1. 具身化的“共情(Empathy)” AI可以“识别”情绪,但它无法真正“感受”情绪。它没有童年,没有爱恋,没有失去,没有具身体验(Embodied Experience)。 它永远无法理解,当客户在讲述失去亲人的痛苦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混杂着爱与悔恨的复杂感受。它也永远无法像一个人类教练一样,通过一个微蹙的眉头、一声温柔的叹息,来传递那种“我懂你,我与你同在”的、非语言的深度共情。


2. 勇敢的“脆弱(Vulnerability)”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探讨过,一个教练能给予客户最宝贵的礼物之一,就是率先展现自己的“真实”与“不完美”。当我向客户承认“说实话,我现在也有点乱”时,我正在用我的“脆弱”,邀请他的“脆弱”。 而AI,被设计为“全知全能”的。它没有脆弱,也因此,它永远无法真正地换来人性的全然敞开。


3. 基于“生命直觉”的“此时此刻” 一个大师级的教练,他常常会在某个瞬间,凭着一种近乎直觉的感应,提出一个看似“离题”,却直击核心的问题。 这种直觉,不是基于数据分析,而是基于两个生命能量场,在“此时此刻”的共振。它超越了逻辑,进入了“道”的层面。 AI没有生命,没有能量场,因此,它永远只能停留在“术”的层面,进行逻辑推演。


【铁林视角】 让我们再次回到“逻辑层次(Logical Levels)”这个强大的模型。 AI可以非常出色地在“环境”、“行为”、“能力”这些较低的逻辑层次上工作。它能帮你优化环境,分析行为,甚至提供能力的解决方案。 但教练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在“信念/价值观”、“身份”乃至“精神/系统”这些更高、更触及灵魂的层面去工作。 而要攀登这些更高的层次,唯一的路径,就是人性与人性的深刻连接。这,是AI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AI时代的教练生存法则:向上走,向内求


那么,理解了这一切,我们该如何自处?


答案其实已经非常清晰。AI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是我们进化路上的“鲶鱼”和“加速器”。它正在用强大的能力,淘汰掉那些把自己活成“AI”的教练——那些只会套用模型、给出标准答案、缺乏真诚连接的“流程型”教练。


而对于那些立志于成为真正专业教练(无论是ACC, PCC还是MCC)的朋友来说,AI的出现,恰恰为我们指明了唯一的、也是最光明的进化方向:向上走,向内求。


1. 向上走:成为“系统思考者” 不要再满足于解决“个体”的问题。去学习团队教练(Team Coaching),去学习组织发展,去学习系统思考。去看见那些更宏大、更复杂的系统动力。因为,这是AI最难企及的、关于“关系”的智慧。


2. 向内求:成为“更深的人” 不要再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学习外在的“技巧”。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向内的探索和修炼上。


  • 去接受你自己的教练(Coaching)督导(Supervision),去照见自己的盲区。

  • 去练习正念(Mindfulness),去提升你“临在”的定力。

  • 去拥抱你自己的脆弱,去活出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自己。


因为,在AI时代,你作为一个教练,最终极的竞争力,不是你有多聪明,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你作为一个“人”,有多深。



结语:让AI做AI的事,让你去做“人”的事


所以,让我们停止焦虑吧。


去拥抱AI,去驾驭AI。把它当作你最聪明的助理,最高效的数据分析师。让它去处理那些重复的、非人性的工作。


然后,把我们因此而解放出来的、最宝贵的时间和心力,投入到那些只有你——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痛、有故事、有灵魂的生命——才能做到的事上:


去真正地,看见并陪伴另一个生命。


这,才是教练这份工作,最神圣,也最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而AI的到来,只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懂这一点。




【联系我】



阅读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