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深度解读(一):重新定义——你口中的“失败”,是我眼里的“反馈”
你好,我是薛铁鳞。
昨天,我发布了《幸福的秘诀》一文,和大家分享了如何用“重新定义”的视角,将婚姻中的“问题”转化为“成长的机会”。文章发出后,后台收到了大量的留言,远超我的预期。很多朋友都表示,那个关于“重新定义”的观点,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他们心中某个困扰已久的角落。
“铁林老师,这个‘重新定义’太神奇了!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困住我的不是那件事,而是我对那件事的看法。” “可以再深入讲讲‘重新定义’吗?感觉这个工具的力量太强大了,想系统地学习一下。”
你们的反馈,让我看到了大家对于“改变”的巨大渴望,也让我决定,必须为大家写下这篇文章。
我们常常以为,是生活的“事实”困住了我们——一次搞砸的汇报,一个离你而去的客户,一场激烈的争吵。但实际上,真正囚禁我们的,是我们为这些事实贴上的“标签”——“我失败了”、“我很糟糕”、“这没希望了”。
而“重新定义”,就是那个能帮助我们撕掉旧标签、换上新标签,从而彻底改变我们内在世界和外在现实的“魔法”。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系统地,解构这门来自NLP经典《语言的魔力》的强大炼金术。
一场“注定失败”的产品发布会
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Alex的故事。他是我见过最有才华、也一度最接近崩溃的创业者。
Alex找到我的时候,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产品发布会。他和团队耗费了一年多的心血,打造了一款他们认为将颠覆行业的APP。但在发布会后,市场反应却异常冷淡,初期的用户数据,用他的话说,“惨不忍睹”。
在我们的第一次高管教练会谈中,他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片灰暗的低气压里。
Alex: “铁林老师,我彻底失败了。这次的失败,证明了我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CEO。我让所有人都失望了,投资人、团队兄弟……我甚至不敢看他们的眼睛。”
我: “我能感受到你此刻巨大的失望和压力,‘失败’这个词,听起来像一块巨石,正压在你的心上。”
Alex: “是啊,巨石……它快把我压垮了。我过去一周几乎没怎么睡,脑子里反反复复就一句话:‘我搞砸了,一切都完了’。我甚至在想,我是不是应该直接把公司关了,至少这样,还能体面地结束。”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场景。一个充满激情的创造者,正被“失败”这个词,拖入绝望的深渊。他已经将“发布会数据不佳”这个事实,与“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个身份,画上了绝对的等号。
此刻,作为他的教练,我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
我是否应该顺着他的话,去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去探讨“我们该如何补救”?如果我这么做了,那我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在一个已经被定义为“失败”的框架里打转。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修补的“术”,但我们永远无法改变他内在那个已经坍塌的“场”。
我需要做的,不是帮他搬开那块名为“失败”的巨石。我需要做的,是陪伴他看一看,这块“巨石”,除了“失败”这个名字,还有没有可能,有另一个名字?
【铁林视角】:语言的魔力——“重新定义(Redefine)”
在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经典著作《语言的魔力》(Sleight of Mouth)中,“重新定义(Redefine)”被看作是14个最核心的回应术模式之一。它的威力在于,它深知:我们回应的,从来不是那个客观发生的事实,而是我们为这个事实所贴上的“标签”(语言)。
事实是: 产品发布后,初期的市场数据低于预期。 Alex贴上的标签是: “失败”、“我搞砸了”、“一切都完了”。
这个标签,就像一副有色眼镜,一旦戴上,他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被这个颜色所渲染。团队的努力,变成了“愚蠢的白费力气”;产品的不足,变成了“不可饶恕的硬伤”;他自己,也从一个“勇敢的探索者”,变成了一个“无能的失败者”。
“重新定义”的魔力在于,它不去争论“事实”本身,而是巧妙地,为这个事实,换上一个全新的“标签”。它的核心句式是:
“X(某个行为或事件)不也意味着Y(一个新的、更积极或更中性的意义)吗?”
这个模式,要求教练具备极高的ICF核心能力——“积极倾听(Listens Actively)”。一个优秀的ICF认证教练,他不仅在听客户的“故事”,更是在听客户是如何“构建”这个故事的。他在听那些关键词,那些被反复强调的“因果关系”(因为数据不好,所以我失败了)和“等同关系”(数据不好 等于 我是失败者)。
当教练能精准地捕捉到这些语言背后的“信念公式”时,他就有能力,用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精准的“重新定义”提问,像一把钥匙,轻轻一拧,就打开了客户那个封闭已久的、只通往“失败”的思维房间,让他看见了窗外,还有另一片风景。
一次提问的“转向”:从“失败”,到“反馈”
在那次会谈中,当Alex反复陈述他的“失败”,并开始规划“如何体面地结束公司”时,我做了一个关键的“转向”。
我没有去挑战他的情绪,也没有去给他任何“打鸡血”式的鼓励。我看着他,在他两次深呼吸的间隙,用一种非常平静,但充满可能性的语气,提出了一个“重新定义”的问题。
我: “Alex,我完全听到了你在这件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和绝望,也看到了‘失败’这个定义,给你带来了多大的消耗。现在,我想邀请你,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最大胆的思想实验。如果我们暂时,把贴在这件事上那个巨大而沉重的‘失败’的标签,轻轻地撕下来,换上另一个标签,一个更中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更昂贵的标签——‘反馈’呢?如果我们不把这次发布会看作是一次‘失败’,而是看作是市场用最真实、最残酷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份价值百万的‘深度用户反馈报告’,那么,这份‘报告’里,写了些什么?”
(教练心法:这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重新定义”提问。我首先用“共情”确认了他的感受,然后用“思想实验”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探索空间。最关键的是,我没有否定他的事实,而是邀请他,将“失败”这个标签,替换为“反馈”,并用“价值百万”和“深度用户报告”这样的比喻,来提升新标签的价值感。)
Alex听到这个问题时,身体的姿态有了一个微小的变化。他原本前倾的、充满压力的身体,第一次,有了一个向后靠向椅背的、短暂的放松。他紧锁的眉头,也松开了一点点。
Alex(低声地,几乎是在自言自语): “反馈报告……?”
我(保持全然的临在,给予他足够的空间): “是的,一份反馈报告。一份告诉我们,我们所以为的用户痛点,可能并不是他们真正的痛点;一份告诉我们,我们引以为傲的某个功能,可能用户根本就不在乎……如果这是一份‘反馈报告’,它在用数据,对我们说着什么?”
(教练心法:我没有停留在“重新定义”本身,而是立刻用有力提问,引导他进入这个新的框架,开始探索。我将他从一个被动的“失败承受者”,邀请到了一个主动的“报告解读人”的角色中。)
这一次,Alex沉默了很久。我能感觉到,他那台因为“失败”而几乎宕机的超级计算机般的大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新启动了。
当他再次开口时,那个“准备关公司的CEO”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睛里重新闪烁着好奇与探究光芒的“首席产品官”。
Alex: “如果……如果这是反馈……那它在说,我们的定位可能太超前了,市场还没准备好。它也在说,我们的引导流程设计得太复杂了,很多人在注册那一步就流失了。它还在说……”
他开始一条一条地,列举着那些之前被他视作“失败的罪证”的数据,但这一次,他的语气里,没有了绝望,只有分析和洞见。
那块名为“失败”的巨石,并没有消失。但通过“重新定义”,我们把它,从一块堵住前路的障碍物,变成了一块可以垫在脚下、让我们看得更远的垫脚石。
【铁林视角】:“重新定义”的三个层级
“重新定义”这个工具,看似简单,但在不同水平的教练手中,其应用的深度和威力,是截然不同的。这恰恰是区分一名ACC、PCC和MCC级别教练的关键所在。
ACC(助理级认证教练)层级的“重新定义”: 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诠释”。比如,当客户说“我失败了”,ACC教练可能会说:“这不也意味着你很勇敢地去尝试了吗?”这个回应是积极的,有支持作用的,但它可能还停留在行为的表层,没有触及更深的意义。
PCC(专业级认证教练)层级的“重新定义”: 开始将“重新定义”与客户的价值观和长期目标进行链接。比如,PCC教练可能会问:“这次的‘挫折’,如何能服务于你成为一个‘更具韧性的领导者’这个长期目标?”这个提问,开始将当下的事件,放入一个更大的、关于“成长”的框架中,赋予了事件更深远的意义。
MCC(大师级认证教练)层级的“重新定义”: 则是一种“世界观”层面的重构。MCC教练的“重新定义”,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他可能只是换了一个词,或者讲了一个比喻,就能在客户的内在世界,引发一场深刻的“认知地震”。就像我问Alex的那个问题,我不仅仅是把“失败”换成了“反馈”,我更是邀请他,从一个“对结果负责的评判者”的世界观,切换到一个“对过程负责的学习者”的世界观。
这种身份层面的转变,其力量是根本性的、系统性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教练自身对语言、对信念、对人性运作模式的深刻洞察与修炼。这正是我们Coach8在进行ICF认证教练培训时,不断强调要从“术”走向“道”的核心原因。
当“失败”被放下,“学习”才真正开始
当Alex开始将那次发布会,看作是一份“昂贵的反馈报告”时,我们教练的真正工作,才刚刚开始。
在后续的会谈中,我们不再耗费任何能量去哀悼“失败”,而是围绕着一个全新的、充满了动力的议题展开:
“我们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份‘反馈报告’,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Alex的能量,被彻底点燃了。他带领团队,把所有的数据和用户留言,都重新复盘了一遍。他们不再是去寻找“谁的错”,而是去寻找“哪里还有优化的空间”。
他们基于这份“反馈”,快速地对产品进行了迭代,调整了市场定位,并在一个月后,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版本。
在一次会谈中,Alex激动地告诉我:“铁林老师,太神奇了!新版本的用户留存率,比第一版高了三倍!更重要的是,整个团队的士气,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次的‘错’,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
结语:你手中的那支“定义”之笔
Alex的故事,后来充满了逆风翻盘的精彩。那场曾经差点让他一蹶不振的“失败”,最终,真的变成了一个让他和团队脱胎换骨的、最宝-贵的“反馈”。
这个故事,我想分享给每一位感觉被生活中的“失败”和“问题”所困的朋友。
请相信,我们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件“不如意”,它本身,是中性的。它之所以会带给我们痛苦,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糟糕,而是因为我们手中那支无形的笔,为它写下了一个名为“失败”的定义。
而幸福和成长的秘诀,恰恰在于,我们永远都拥有,重新拿起那支笔的权力。
你遇到的所有困境,都只是关于“事”;而你,才是那个唯一的“定义者”。
所以,下一次,当你再次被一个所谓的“失败”击倒时,请不妨试着,像一个教练一样,暂停你所有自我攻击和评判的冲动,然后温柔而坚定地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这不是一个‘失败’,而是一次‘学习’,那它,在教给我什么?”
当你开始勇敢地,为你的生活,写下一个全新的定义时,你会发现,那个你苦苦追寻的成长,其实,早已在你的笔端,悄然发生。
【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