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活的”教练协议,藏着“改变框架大小”的魔力
你好,我是薛铁林。
在我的教练实践和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场景,几乎每周都会在我的课堂或Coaching Log里上演。一个客户,带着一个清晰、具体、看起来无懈可击的目标,坐到教练面前,说:“我今天想谈谈我的时间管理问题。”
这是一个多么经典、多么常见的教练议题,对吗?
在这种情况发生时,很多教练,尤其是那些非常认真、渴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教练,会立刻启动他们的“专业模式”。他们可能会熟练地拿出GROW模型,或者其他各种目标达成的工具,开始和客户一起,分析现状,探讨方案,制定详尽的行动计划。
这种做法,不能说是错的。它非常结构化,也非常负责任,并且在很多时候,确实能帮助客户,在“事”的层面,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它也常常会错过一个,能让改变,发生得更深刻、更持久的,宝贵的机会。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我们会看到,客户带来的那个“问题”,往往只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那一角。而一个真正有经验的ICF认证教练,他不会急于去搬动那块冰,而是会带着全然的好奇,去探索水面之下,那座更庞大、更隐秘的冰山主体。
而我们潜入水下的第一步,就是去共同创造一份“活的”教练协议。这份协议的魔力,就藏在一个我称之为“改变框架大小”的思维开关里。
一个被“凤凰项目”困住的创意总监
我想从我的Coaching Log里,调取一段经过匿名处理的、极具代表性的线上教练对话。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创意总监,我们称她为小梦(化名)。她带领着一个顶尖的设计团队,负责公司最重要的战略级项目——“凤凰项目”。
在我们的第三次线上教练会谈中,她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
小梦(电话那头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背景里还能隐约听到键盘的敲击声): “铁林老师,我们今天能不能就聚焦在‘凤凰项目’上?这个项目对公司太重要了,但我们现在的进度,比原计划落后了至少三周。我感觉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出了问题,每天都在救火,焦头烂额。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教练,能找到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的方法。”
这是一个多么清晰、明确、且以行动为导向的教练议题。
此刻,一个常规的、非常专业的教练流程,可能就会立刻启动。教练可能会问:
-
“好的,关于‘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你希望今天会谈结束时,能有一个什么样的具体产出?”
-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目前项目延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你有哪些可行的选项?”
这些提问,都非常标准,也非常有效。它们能帮助小梦,快速地梳理思路,找到解决方案。
但那一刻,我的内在,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我能清晰地听到,小梦急促的语速背后,那份巨大的压力;我能感觉到,她那句“项目管理能力出了问题”的自我诊断背后,藏着更深层的不安。
我的直觉告诉我,真正的“问题”,可能根本不在那张甘特图上。
我们作为ICF认证教练,常年累月的学习和练习,就是为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能够调用我们内在的“数据库”,去相信自己的直觉,去选择一条,可能更具挑战,但也更具价值的路径。
【铁林视角】:看见语言的魔力——“改变框架大小(Change Frame Size)”
在我的教练体系中,有一个极其强大的心法,我称之为——“改变框架大小(Change Frame Size)”。
它的核心智慧在于: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被放在不同的“框架”里去审视。而改变了审视的“框架”,问题的性质、意义和解决方案,都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小框架(Small Frame): 聚焦于当下的、具体的、“事”的层面。比如小梦的“如何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大框架(Large Frame): 聚焦于长期的、宏观的、关于“人”的层面。比如,“这个项目,与你的人生愿景,有什么样的关系?”
很多时候,客户之所以会卡住,就是因为他们被困在了一个过小的“框架”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找出路,却不知道,真正的出路,在于推开一扇窗,看见窗外更广阔的世界。
“改变框架大小”的魔力在于,它能帮助客户,实现一次优雅的“认知跃迁”。它不去否定小框架里的问题,而是邀请客户,站到一个更高的、更超然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意义。
这个模式,是ICF核心能力“建立和维系协议(Establishes and Maintains Agreements)”的精髓体现。一份“活的”协议,其生命力,恰恰在于它不是一个僵化的、被写死的任务,而是一个可以随着对话的深入,而动态调整、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一次提问的“转向”:从“项目”,到“人生”
在那次线上教练会谈中,我没有立刻回应小梦关于“项目管理”的请求。我让她内在的那份焦虑,在我们的对话空间里,飞驰了片刻。
然后,我做了一个关键的“转向”。
我: “小梦,我完全听到了你对‘凤凰项目’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感受到了你此刻巨大的压力。在我们就‘如何提升效率’这个具体问题,展开探讨之前,我很好奇,能不能邀请你,我们一起,把镜头拉远一点?”
“让我们想象一下,现在是一年之后。‘凤凰项目’,在你的带领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了业界的标杆。当你站在那个成功的终点,回望这一年的艰辛时,这次成功,对于你,对于那个作为设计师、作为领导者、甚至作为一个‘人’的你,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教练心法:这是一个典型的“改变框架大小”的提问。我没有停留在“如何做(How)”的战术层面,而是直接将她,邀请到了“为何做(Why)”的战略和意义层面。我正在引导她,将这个项目,从一个“待办事项”,重新定义为一个“人生坐标”。)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那份沉默,和之前急促的键盘敲击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能清晰地听到,她轻轻地、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那口气里,仿佛卸下了千斤的重担。
小梦(声音变得很轻,也慢了很多): “……真正的意义……?”
我(保持全然的临在,用我的好奇,为她创造一个安全的探索空间): “是的,意义。它为你带来了什么?它让你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练心法:我继续使用开放式提问,不去限定她的答案,给予她最大的想象空间。)
那是一段漫长得足以让窗外的阳光,移动一格的沉默。
当她再次开口时,那个焦虑的“项目经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和一份久违的真诚的“人”。
小梦: “……它意味着,我终于,可以向所有人,也向我自己,证明,我不仅仅是一个‘有灵气’的设计师。我,是一个可以带领团队,打硬仗的,真正的‘领导者’。”
她继续说道,声音里有了一丝哽咽:“它意味着,我终于可以,不再活在我前老板的阴影里了。他当年提拔我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是靠运气。我一直都想证明,他们是错的。”
“这个项目,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项目。它……它是我的一场‘正名之战’。”
当“正名之战”这四个字,从她自己嘴里说出来时,她所有关于“项目管理”的焦虑,都有了全新的、更深层的答案。
【铁林视角】:看见协议背后的“人”,是区分教练层级的试金石
这场对话的转向,完美地诠释了ICF教练工作的精髓。我们常常以为,教练是帮助客户“达成目标”,但更高阶的、真正具有变革性的教练,是帮助客户看清:他所设定的那个“目标”,其背后,真正服务于他一个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内在渴望与恐惧。
一个教练的能力层级,从ACC到PCC再到MCC,也体现在他缔结协议的深度上。
一个ACC(助理级认证教练),可能会非常出色地,帮助小梦,制定出一个完美的项目管理计划。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行为”层面的教练。
一个PCC(专业级认证教练),则能够更深入地去探索,这个项目目标,与小梦的职业发展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他们开始将“事”与“人”进行初步的链接。
而一个MCC(大师级认证教练),则能在一个更系统和身份的层面去工作。他能够通过“改变框架大小”这样的模式,帮助小梦看见,这个“凤凰项目”,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它还是她内在那个“渴望被认可的小孩”,为自己设定的一个,关于“自我价值”的终极战场。
这种系统性的“看见”,才能带来真正“冰山之下”的、持久的改变。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教练的技巧,更是教练自身作为一名ICF认证教练,对人性运作模式的深刻理解和内在修为。
当“框架”被改变,“答案”便自然浮现
当小梦看见,她真正在打的,是一场关于“自我证明”的“正名之战”时,我们教练的真正工作,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议题,也从一个关于“如何管理项目”的议题,变成了一个关于“如何打赢这场正名之战”的、充满了力量的全新议题。
我: “小梦,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场‘正名之战’对你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多么充满力量,也多么令人心疼的渴望。作为一个渴望证明自己的、智慧而坚韧的领导者,你觉得,除了‘把凤凰项目做到完美无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任何的方式,也能让你,赢得这场‘正名之战’?”
……
结语:你是那支能改变画框的笔
后来的故事,充满了转机。小梦并没有放弃“凤凰项目”,但她不再把它,看作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她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去主动地,为自己,创造“被看见”和“被认可”的机会。她开始在公司内部,进行跨部门的分享;她开始在行业会议上,去讲述自己对于设计的独特理解;她甚至,开始重新拾起画笔,去创作那些,与任何商业目标都无关的、只为取悦自己的作品。
奇妙的是,当她不再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凤凰项目”这一个篮子里时,她内在的焦虑和压力,奇迹般地,减轻了。她反而,能够以一种更放松、更从容的心态,去带领团队,应对项目中的种种挑战。
这个故事,我想分享给每一位,感觉被一个具体的“问题”,压得喘不过气的你。
请相信,你所面对的那个“问题”,它之所以看起来如此巨大、如此无解,很可能,只是因为,你把它,放在了一个太小的“画框”里。
你遇到的所有困境,都只是关于“事”;而你,才是那个,手握画笔,可以随时改变“画框”大小的,唯一的艺术家。
所以,下一次,当你再次为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感到焦虑时,请不妨试着,暂停你所有想要“冲进去解决它”的冲动。
而是像一个ICF认证教练一样,带着全然的好奇,温柔而坚定地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我把镜头拉远一点,从我整个人生的画卷来看,这个所谓的‘问题’,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当你开始勇敢地,为你的生活,切换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画框”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个曾经让你困扰不已的“问题”,可能,只是这幅壮丽画卷中,一个微不足道,却又让整个画面,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的,小小的笔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