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的对话:如何用14把语言钥匙,打开内在信念的枷锁
你好,我是薛铁林。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不会有那么一两句话,像幽灵一样,反复在我们的脑海中回响?
“我就是不讨人喜欢。” “我天生就不是做管理的料。” “钱是很难赚的。” “真正的爱情,是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这些话,我们称之为“限制性信念(Limiting Beliefs)”。它们像一道道看不见的、由我们自己亲手打造的枷锁,将我们困在原地,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梦想,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慢慢枯萎。
我们尝试过反抗。我们用理智告诉自己:“这不对,我应该更自信一点!”我们用行动去证明:“看,我也可以做到!”但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挣扎,那枷锁,就收得越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限制性信念,从来都不是一个“道理”问题,它是一个“系统”问题。它早已和我们的情绪、记忆、身份认同,深度地、顽固地,纠缠在了一起。
想要打开它,你需要的,不是一把更硬的锤子,而是一串,能精准地、依次地,解开系统里每一个环扣的,精妙的钥匙。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枷锁”的故事。以及,我是如何在那场看似无解的对话中,运用我教练体系中的14把“语言钥匙”,陪伴客户,亲手打开了那把,困扰了她近二十年的,内在的锁。
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天才演奏家
我想从我的Coaching Log里,调取一段经过匿名处理的、极具代表性的线上教练对话。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大提琴演奏家,我们称她为林悦(化名)。她的演奏技巧华丽而精准,能完美地诠释巴赫的深沉,也能演绎皮亚佐拉的激情。但在那光鲜的舞台形象之下,却藏着一个,连她最亲密的朋友都不知道的、深邃的痛苦。
林悦(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长期的、化不开的忧郁): “铁林老师,我感觉自己像一个骗子,一个……没有灵魂的演奏机器。”
我: “听起来,‘骗子’和‘机器’这两个词,让你感觉很沉重。能和我多聊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吗?”
林悦(我能听到她那边,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我所有的荣耀,都来自于演奏别人的作品。我可以把他们的每一个音符,都分毫不差地复制出来。但每当夜深人静,我想写一首,哪怕只是一小段,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旋律时,我的脑子,就一片空白。”
她停顿了很久,声音里有了一丝颤抖:“我尝试过无数次,我逼着自己坐在钢琴前,但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不得不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我只能当一个二流的‘翻译家’,永远成不了一个一流的‘创作者’。”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疼的“判决”。
一个在音乐中,本该最接近自由的灵魂,却为自己,画下了一道无法逾越的边界。她将“暂时写不出曲子”这个行为,直接等同于“我没有创造力”这个身份。
此刻,如果我作为一个教练,开始和她探讨:
-
“你是不是可以报一个作曲班,学习一些技巧?”
-
“你是不是可以先从模仿大师的作品开始?”
-
“你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先随便写点什么……”
这些建议,都非常“正确”,也非常“善意”。但在那个当下,它们都将是无效的。因为,它们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未被挑战的假设之上——“她确实没有创造力,所以需要去‘学习’它”。
我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在试图,为一个被她自己认定为“残疾”的人,提供一副“更好看的拐杖”。
我需要做的,不是给她拐杖。我需要做的,是陪伴她,去看一看,她所谓的“残疾”,是否,只是一个,她对自己讲述了太久的,谎言?
【铁林视角】:看见那套名为“信念系统”的内在枷锁
林悦的困境,是限制性信念最典型的表现。在我的教练体系中,我们把这种信念,看作是一个由“因果关系”、“等同关系”和“价值观”等要素,所共同构建起来的、自我强化的“系统”。
让我们来解构一下林悦的信念系统:
核心信念(身份层面): 我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
等同关系(信念的证据): 写不出完整的曲子 = 没有创造力。
因果关系(信念的后果): 因为我没有创造力,所以我只能当一个“二流的翻译家”。
这个系统,一旦形成,就会像一个强大的“思想病毒”,感染她所有的认知。她会不自觉地,放大所有能证明“我没有创造力”的证据(每一次的创作卡壳),而自动忽略所有可能挑战这个信念的信息(比如她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和二度创作)。
面对这样一个坚固的系统,任何单一的、零散的挑战,都很难奏效。这就好比,你面对一个由无数个环扣,精密锁在一起的铁索,你只敲打其中一环,是没用的。
你需要的,是一整套,能系统性地、从不同角度,去松动这个锁链的“万能钥匙”。而这,就是我教练体系中,那14把“语言钥匙”的真正威力所在。
一场改变命运的对话:14把钥匙的实战演绎
在那次线上教练会谈中,我没有急于去“解决”林悦的问题。我只是,创造了一个足够安全的空间,然后,开始拿出我的那串“钥匙”,一把一把地,去尝试,去探寻,那把能打开她内在枷锁的、最关键的锁孔。
(钥匙一:现实检验策略 - Reality Strategy)
我: “林悦,我完全听到了你因为无法创作,而对自己产生的那份深深的失望。我很好奇,当你得出‘我没有创造力’这个结论时,你是如何知道的?在你内在,你是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还是感觉到了一种什么样的身体感觉,让你如此确信这一点?”
(教练心法:这是打开枷锁的第一步——解构。我没有去挑战她的结论,而是邀请她,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去客观地、不带评判地,观察她自己,是如何“制造”出这个信念的。)
林悦: “……我看到……我看到一张空白的五线谱纸。我听到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说:‘看吧,你什么都写不出来,你就是个废物。’然后,我感觉到我的胃,会紧紧地缩成一团。”
(钥匙二:反例 - Counter-example)
我: “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么清晰的画面。一张空白的纸,一个严厉的声音,和一个揪紧的胃。那么,在你过去这么多年的音乐生涯里,有没有哪怕只有一次,一个微小的瞬间,你即兴地,哼出了一小段,或者在乐器上,弹奏出了一小段,不属于任何乐谱的、让你自己也感到一丝惊喜的旋律?”
(教练心法:这是最直接的“破壁”钥匙。一个由“总是”、“从不”所构建的信念,只需要一个“例外”,它的绝对性,就会开始崩塌。)
林悦(长久的沉默,我能听到她那边,呼吸声有了一个微小的变化): “……有一次。我在练琴的时候,走神了,手指自己,滑出了一串音符。那段旋律……很短,也很简单,但我记得,它好像,带着一点点……夕阳下湖水的颜色。”
(钥匙三:重新定义 - Redefine)
我: “‘带着夕阳下湖水的颜色’,这真是一个太美的描述。那么,我们能不能说,那个瞬间,你不是‘没有创造力’,你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把你内在那些‘带着颜色的旋律’,翻译到那张空白的五线谱纸上?如果,我们不把这件事,看作是一个关于‘有没有’的能力问题,而是看作是一个关于‘如何做’的技巧问题,那我们,会看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教练心法:这是最核心的“转化”钥匙。我将一个关于“身份”的、无法改变的判决,巧妙地,重新定义为了一个关于“技巧”的、可以被学习和提升的课题。)
(钥匙四:意图 - Intention)
我: “林悦,我们再来看一看,那个在你脑海里,反复说你‘是个废物’的严厉声音。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最大胆的假设?如果,这个声音的背后,藏着一个,对你而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图。它,可能是在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保护着你?”
(教练心法:这是最慈悲的“和解”钥匙。我邀请她,去看见那个“内在批评家”背后的善意,将一场“内耗的战争”,转化为一次“深度的自我理解”。)
林悦(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哭腔): “……它……它可能是在保护我……不被别人嘲笑。如果我从不拿出自己的作品,我就永远,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而被批评,被伤害。”
……
在那场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话里,我交替地、灵活地,运用着我的那14把“语言钥匙”。
-
我用“向上分类(Chunk Up)”,帮她看见,“创造力”之上,还有更重要的“自我表达”;
-
我用“向下分类(Chunk Down)”,帮她把“写一首曲子”这个宏大的目标,分解成“先写一个音符”;
-
我用“改变框架大小(Change Frame Size)”,帮她看见,从她整个人生的维度来看,此刻的“卡住”,只是漫长旅程中的一个“逗号”;
-
我用“另一结果(Another Outcome)”,帮她把注意力,从“我必须成为一个创作者”,转移到“我如何在每一次演奏中,都注入我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
……
我没有给过她任何一个建议。我只是,用这14把钥匙,一把又一把地,去探寻,去松动,去打开。
在那场对话的最后,林悦对我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她说:“铁林老师,我感觉,我不是走出了一个房间。我感觉,是那个房间的墙壁,都消失了。”
【铁林视角】:从ACC到MCC,一场“钥匙”的修炼之旅
这14把“语言钥匙”,在我看来,是每一位渴望成为专业ICF认证教练的同行的“必修课”。它不仅仅是一套“术”,更是一套,能系统性地,提升我们教练能力的“道”。
一个教练的能力层级,从ACC到PCC再到MCC,也体现在他如何运用这串“钥匙”上。
一个ACC(助理级认证教练),可能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其中的一两把“常用钥匙”,比如“反例”或“重新定义”。他的提问,开始具备了松动信念的力量。
一个PCC(专业级认证教练),则能更灵活地,根据客户的语言模式,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钥匙”,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他的教练,开始变得更具深度和效率。
而一个MCC(大师级认证教练),则已经达到了“人匙合一”的境界。他甚至,已经忘记了这14把钥匙的具体招式。这些语言模式,已经完全内化于心,成为了他与客户共舞时,一种自然的、流动的、充满直觉的回应。他能在一瞬间,就感受到那个最关键的“锁孔”,并用最精准的那把“钥匙”,轻轻一转,让整个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化学反应”。
这需要千百次的刻意练习,更需要教练自身,对语言、对信念、对人性,有着持续一生的,深刻的探索与觉察。
结语:你是你自己命运的“开锁匠”
后来的林悦,并没有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高产的作曲家。但是,她变了。
她开始,在自己的演奏中,加入越来越多即兴的华彩段落。她开始,和朋友们,组建了一个小小的爵士乐队,去玩那些,不被任何乐谱所束缚的、自由的音乐。
半年前,她给我寄来了她第一张个人EP的DEMO。那里面,没有复杂的技巧,却充满了,她所说的,那种“带着夕阳下湖水的颜色”的、独一无二的旋律。
这个故事,我想分享给每一位,感觉被自己内在的某个“限制性信念”,锁住了人生的你。
请相信,你并非真的“不行”。你只是,不小心,相信了一个,关于你自己的,错误的故事。
而你,完全有能力,去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你遇到的所有困境,都只是关于“事”;而你,才是你自己命运的“开锁匠”。
所以,下一次,当你再次听到内心那个熟悉的声音,对你说“你做不到”时,请不妨试着,暂停你所有自我攻击的冲动。
而是像一个教练一样,拿出这14把“语言钥匙”,带着全然的好奇,去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还有另一种可能呢?”
当你开始勇敢地,去探索这个问题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那把能打开你生命中所有枷锁的、唯一的钥匙,其实,一直都在你的手中。